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面不改容的意思、面不改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面不改容的解釋

謂臉色不改變。形容遇到危難時,鎮定自若。《三國志平話》卷下:“令左右捧一金盤, 關公 袒其一臂,使 華佗 刮骨療病,去盡毒物。 關公 面不改容,敷貼瘡畢。”《三國演義》第二三回:“ 操 ( 曹操 )坐於亭上,将 平 ( 吉平 )縛倒於地。 吉平 面不改容,略無懼怯。”《醒世恒言·馬當神風送滕王閣》:“忽然狂風怒吼,怪浪波番,其舟在水,飄飄如一葉,似欲傾覆。舟人皆大恐…… 王勃 面不改容,因述昔年 馬當山 遇風始末。”亦作“ 面不改色 ”。 元 秦簡夫 《趙禮讓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見了俺喪膽亡魂。今朝拿住這厮,面不改色。” 魯迅 《故事新編·鑄劍》:“黑色人也仿佛有些驚慌,但是面不改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面不改容(miàn bù gǎi róng)是漢語中描述人物神态鎮定的成語,字面義指面部不改變神色,引申為遇到突發狀況時保持冷靜從容的态度。該成語由主謂結構構成,"面"指面部表情,"不"表否定,"改"意為改變,"容"指神色儀态,四字組合形成對人物心理狀态的生動刻畫。

從語義源流看,此成語最早可追溯至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吉平面不改容,略無懼怯",記載了太醫吉平在刺殺曹操計劃敗露後仍鎮定自若的表現。清代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回"此女面不改容,毫無慚色"的用例,則拓展了成語的運用場景,既可用于危急時刻的沉着,也可指代道德失範時的厚顔狀态。

在現代漢語使用中,該成語主要包含三重語義特征:①生理層面的表情控制能力;②心理層面的情緒管理能力;③道德層面的氣節操守表現。近義詞"面不改色"側重緊急狀态下的鎮定,而"泰然自若"更強調日常狀态中的從容。反義詞"驚慌失措""手足無措"則構成語義對立。

權威辭書《漢語成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8)将其釋義為"面臨危難時神态鎮定,毫不慌亂",這一解釋突出了成語在危機語境下的使用特性。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中指出,此類四字格成語通過"面部器官+否定詞+行為動詞+精神狀态詞"的構式,實現了對人物心理狀态的立體呈現。

網絡擴展解釋

“面不改容”是一個漢語成語,指遇到危難時神色鎮定自若,毫不畏懼。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形容人在面臨危險或困境時,臉色和表情保持平靜,沒有驚慌的表現。核心在于突出心理素質的穩定性和臨危不懼的态度。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三國演義》,例如第二十三回描寫吉平受刑時“面不改容,略無懼怯”,第四十七回也提到謀士阚澤面對曹操質問時“仰天大笑”的鎮定表現。

  3. 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面不改色、泰然自若、無所畏懼
    • 反義詞:大驚失色、毛骨悚然、驚慌失措
  4. 實際用例
    現代語境中可形容人在高壓環境下保持冷靜,例如:“他面對突發危機仍面不改容,迅速提出解決方案”(參考的造句形式)。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原文,可查看、4、7的詳細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巴避抱子被毀避讓承霤陳古刺今辰星稠鬧觸石打換刀筆士東九省短句鍛鑄蠹言鵝包翻空出奇分别虼蜋公傷購線貴相聒聒叫行業禾三千頮浴魂飛膽破魂驚膽落漸慢啾啾唧唧酒糟臉筐箧窟岩浪汗磊落躐升緑羅悶頭兒腦際鈕扣漚洩拍演鰟皮卿卿淇衞旗尾拳勇擅管世功氏胄衰替爽心豁目死忌送寒衣通學生脫口秀王蔧網開文驟驟鄉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