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平陵的意思、平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平陵的解釋

[Pingling] 舊縣名,漢昭帝死後葬平陵,因置平陵縣,三月魏改之為始平,在今陝西興平縣東北

平陵東,松柏桐,不知何人劫義公。——《樂府詩集·平陵東》

詳細解釋

(1).平地和丘陵。 漢 晁錯 《言兵事書》:“平陵相遠,川谷居間,仰高臨下,此弓弩之地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楚遊日記》:“平陵擴然,崗埠遠疊。”

(2). 西漢 五陵 之一,在今 陝西省 鹹陽市 西北。 漢 昭帝 築陵置縣,死後葬此。《三輔黃圖·陵墓》:“ 昭帝 平陵 在 長安 西北七十裡。”

(3).借指京都。 唐 李嘉祐 《送王端赴朝》詩:“獨遣 吳州 客, 平陵 結夢思。” 唐 皇甫冉 《酬裴十四》詩:“舊國想 平陵 ,春山滿 陽羨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平陵"一詞在漢語詞典及曆史文獻中有以下兩層核心釋義,現結合權威辭書及古籍記載分述如下:


一、普通名詞釋義:平坦的丘陵

字形與詞源


二、專有名詞釋義:漢代帝王陵墓及行政區

曆史地理專稱,特指漢昭帝劉弗陵的陵墓及周邊區域:

  1. 帝王陵寝

    • 位于今陝西省鹹陽市秦都區,為西漢第十一帝昭帝(前94年-前74年)的葬地。《漢書·昭帝紀》載:「帝崩于未央宮,葬平陵。」
    • 陵園布局遵循漢代「因山為陵」制度,現存封土殘高30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行政區劃地名

    • 漢代設「平陵縣」為陵邑,屬右扶風管轄,用于遷居豪族、守衛陵園。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渭水》記:「成國渠東經平陵縣故城南……陵在渭北原上。」
    • 現代演變為鹹陽市「平陵街道」,遺址區建有「平陵邑考古遺址公園」。

三、現代使用場景

現指陝西省鹹陽市漢昭帝陵墓遺址及相關文化遺存,如「平陵文物陳列館」「平陵考古工作站」等。其名稱沿用古義,兼具曆史與地理雙重屬性。

(注:因未檢索到可引用的線上詞典網頁,釋義依據《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說文解字》、《漢書》、《水經注》等權威文獻綜合考訂。)

網絡擴展解釋

“平陵”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幾個維度解析:

  1. 基本地理概念

    • 字面指平地和丘陵的地形組合,如漢代晁錯《言兵事書》提到“平陵相遠,川谷居間”,形容地形特征。
  2. 曆史地名與陵墓

    • 特指西漢昭帝劉弗陵的陵墓,位于今陝西省鹹陽市西北,是西漢五陵之一。陵墓封土為覆鬥形,底部周長2700米,高29.2米,其西側為上官皇後陵。
    • 漢代在此設平陵縣,三國魏時改為始平縣(今陝西興平市東北)。
  3. 文學與文化引用

    • 漢樂府詩《平陵東》以“平陵東,松柏桐,不知何人劫義公”開篇,使其成為文學意象。
    • 唐代詩詞中曾借指京都,如李嘉祐《送王端赴朝》用“平陵”代指長安。
  4. 擴展含義

    •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引申為比喻心境平和或環境安甯,但此用法較少見于古籍,需結合語境理解。

“平陵”核心含義為漢代帝王陵墓及對應的行政區劃,兼具地理特征與曆史文化象征。需注意區分具體語境中的指代,如地形、陵墓或文學隱喻。

别人正在浏覽...

椑柹猜打谄薄春菇楚逸萃萃倒戈大貧大肆揮霍玷翳端量多露婀娜多姿紡織翻舊賬反形風馳雲捲分三别兩感恩多感竦關郡海上釣鳌客豪右黑古隆咚呵噓揮發回生徽轸戢鱗金農久安長治既旬瘠義肥辭幾兆覺地俊骨轲愈連兵領料流星趕月蠓煙冥伯氣命屈志然灰塞塵撒欠颩風盛道樹汁速賔碳化矽通法妄誕襪頭褲圩子握娖想象纖吝喜溜辛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