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苔色的头巾。 唐 司空曙 《寄卫明府》诗:“侧寄绳牀嫌凭几,斜安苔幘懒穿簪。”
“苔帻”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青苔色的头巾,常用于描述古代服饰或文人雅士的装束。其颜色接近自然苔藓的灰绿色调,带有古朴、清幽的意象。
拼音与注音
文学出处
唐代诗人司空曙在《寄卫明府》中曾写道:“斜安苔幘懒穿簪”,通过“苔帻”描绘人物闲适、不拘小节的状态,体现古代文人的隐逸情趣。
文化意象
青色头巾在古代常与隐士、山林生活关联,“苔”字进一步强化了自然意趣,整体传递出淡泊宁静的审美意境。
现代应用
该词现已罕用,多见于古典文献或诗词解析中,属于生僻词汇,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典、爱站小工具等来源的详细释义。
《苔帻》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苔藓茂盛的帽子。
拆分部首:苔(艹)帻(巾)。
拆分笔画:苔(9画)帻(10画)。
《苔帻》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这是一首描写杨贵妃的长恨情的长篇叙事诗。
《苔帻》的繁体写法為「蘚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演变和改革。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古时候《苔帻》这个词的写法有所不同。具体的古代汉字写法无法确切确定。
1. 这位诗人描述的少女头戴着一顶苔帻,显得如此温婉可人。
2. 山中的君子,已化作了石头和苔帻。
组词:苔林、苔藓、帻子。
近义词:莎巾、巾幛、头巾。
反义词:束发巾、尖帽子、礼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