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盡要說的話。《國語·晉語四》:“ 鄭 人以 詹 予 晉 , 晉 人将烹之。 詹 曰:‘臣願獲盡辭而死,固所願也。’”
“盡辭”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說盡要說的話”,通常指在特定情境下将内心的言辭完全表達清楚。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含義
語境用法
該詞常見于曆史文獻,如《國語·晉語四》中記載鄭國大夫詹在被晉國處決前請求“盡辭而死”,即希望說完所有想說的話再赴死。
經典出處
出自《國語》:“鄭人以詹予晉,晉人将烹之。詹曰:‘臣願獲盡辭而死,固所願也。’”
此處“盡辭”體現了詹在生死關頭仍堅持完整表達立場的氣節。
引申意義
可泛指在重要場合或危急時刻坦誠表達觀點,不留遺憾。
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強調“徹底陳述”的語境。
近義詞
如“暢所欲言”“傾吐衷腸”等,但“盡辭”更帶有孤注一擲的決絕感。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國語》原文或結合曆史背景分析其文化内涵。
《盡辭》是一個包含兩個漢字的詞語,其中《盡》是第一部分,《辭》是第二部分。以下是關于這個詞的詳細信息:
《盡辭》的第一個字,《盡》,它的部首是「爾」,共有七個筆畫。第二個字,《辭》,其部首是「辛」,其中包含辛的左邊的五畫和右邊的一畫,共計六個筆畫。
《盡辭》這個詞語來源于《易經·系辭》:“盡辭宣明。”繁體字中,字形略有變化,分别是「盡」和「辭」。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盡辭》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是「盡辭」,其字形與現代寫法有一定的差異。
這是一個包含《盡辭》的例句:
他因病請辭,盡辭職務。
關于《盡辭》,以下是一些由它組成的詞語:
- 盡情 (jìn qíng):充分、徹底地去做某事。
- 辭職 (cí zhí):主動離開工作職務或職位。
與《盡辭》相關的一些近義詞有:
- 辭去 (cí qù):放棄或退出某項職務。
- 辭退 (cí tuì):解雇或迫使某人離開職位或工作。
《盡辭》的反義詞是「留任」,表示保留職務或繼續留在原職位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