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枝葉茂密的樹;濃密的樹林。 南朝 梁簡文帝 《祠伍員廟》詩:“密樹臨寒水,疏扉望遠城。” 唐太宗 《冬狩》詩:“獸忙投密樹,鴻驚起礫洲。” 元 王冕 《晚眺》詩:“密樹連江暗,殘陽隔浦明。”
關于“密樹”的詳細解釋可分為以下兩個層面:
指枝葉茂密或濃密的樹林,常見于古詩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寫。例如:
作為成語使用時,比喻事物數量多且密集的狀态,如人群擁擠、事務繁雜等場景。但需注意,此用法在現代漢語中較為少見,更多保留在特定文學或曆史語境中。
不同文獻對“密樹”的釋義側重不同,部分詞典僅收錄其字面含義(如、5),而則強調了比喻用法。實際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密樹》是一個成語,形容樹木茂密、繁盛的景象。它常用來形容山林茂密、叢林蔥郁的景象。
《密樹》是由“木”和“密”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木”表示與樹木有關,而“密”則表示茂密、稠密的意思。
拆分筆畫方面,可以分為6畫。其中,字頭的“木”占據了前3畫,後面的“密”則占據了後3畫。
《密樹》這個成語的來源至今尚未明确,但它和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常用來形容山間樹木繁盛的景象。
《密樹》的繁體字為「密樹」。
在古代,字形可能略有差異。可能由于文字演變,現行的《密樹》的字形與古代寫法有一定差異。
山間的密樹掩映着天空,形成了一幅幽靜而美麗的畫卷。
形容詞:茂密、繁盛、郁郁蔥蔥、生機勃勃等。
名詞:叢林、林木、樹林等。
動詞:長出、蔓延、生長等。
茂盛、蔥茏、蓊郁。
零落、稀疏、貧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