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枝葉茂密的樹;濃密的樹林。 南朝 梁簡文帝 《祠伍員廟》詩:“密樹臨寒水,疏扉望遠城。” 唐太宗 《冬狩》詩:“獸忙投密樹,鴻驚起礫洲。” 元 王冕 《晚眺》詩:“密樹連江暗,殘陽隔浦明。”
"密樹"是由形容詞"密"與名詞"樹"組成的偏正結構複合詞,在漢語中具有以下三層含義:
基本釋義 指枝葉茂盛、排列緊密的樹木。《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茂密的樹木",強調植物生長繁盛的狀态。該詞常作為名詞性短語使用,如"穿過密樹可見溪流"(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空間引申義 在文學語境中延伸為密集的樹林景觀,既包含樹木個體的繁茂特征,又突出群體構成的緊湊空間形态。唐代詩人王勃在《遊梵宇三覺寺》中"蘿幌栖禅影,松門聽梵音"的描寫,正是借助"密樹"營造幽深意境(來源:中華書局《全唐詩鑒賞辭典》)。
修辭轉化功能 現代漢語中可活用為形容詞作定語,如"密樹林蔭道"。這種用法在《漢語形容詞用法詞典》中被歸類為"名詞轉形容詞的特殊修辭現象",需配合具體語境理解(來源: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形容詞用法詞典》)。
關于“密樹”的詳細解釋可分為以下兩個層面:
指枝葉茂密或濃密的樹林,常見于古詩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寫。例如:
作為成語使用時,比喻事物數量多且密集的狀态,如人群擁擠、事務繁雜等場景。但需注意,此用法在現代漢語中較為少見,更多保留在特定文學或曆史語境中。
不同文獻對“密樹”的釋義側重不同,部分詞典僅收錄其字面含義(如、5),而則強調了比喻用法。實際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白颠北越兵行詭道簿牒纏絡撐目兔敕符赤痢持仗傳統詞類垂冰從谏澹林憚人蹲風眼蛾鬭匪巢豐貂豐功偉烈分散主義黼筵覆帳高密侯呷呷根節喝掇和顔說色滑亂或亂剪輯鉸刀交隱劫禅鯨蠟錦石躐席芒刺牧宰鳥策潘陸顔謝疲怨峭聳杞柟情逐事遷驅逐出境忍苛柔長揉輻聖明食稱失圖釋玺樹骸頌述庭诰銅匮頑山誤衍象效小鹿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