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功誦德的意思、稱功誦德的詳細解釋
稱功誦德的解釋
見“ 稱功頌德 ”。
詞語分解
- 稱功的解釋 衡量功勞,與功績相比。《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今臣罷四國之兵,而王乃與臣五乘,此其稱功,猶嬴勝而履蹻。”
- 誦德的解釋 頌揚功德。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封禅》:“鋪觀兩 漢 隆盛, 孝武 禪號於 肅然 , 光武 巡封於 梁父 ,誦德銘勳,乃鴻筆耳。”
專業解析
稱功誦德(chēng gōng sòng dé)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為頌揚功績與美德,多用于表達對他人成就或品德的贊美。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稱功
指稱頌、宣揚功績。“稱”意為贊揚,“功”指功勞或成就。
例: “百姓稱功,感念其治水之功。”
- 誦德
“誦”為陳述、傳揚,“德”指品德或恩德,合指傳頌美德。
例: “鄉裡誦德,皆贊其仁厚。”
- 整體含義
通過語言或文字公開贊美他人的功業與道德品行,常見于曆史記載、文學頌文或碑銘中,帶有莊重色彩。
二、出處與典籍依據
此成語源自古代文獻,強調對功德的公開傳揚:
三、用法與語境
- 褒義傾向
多用于正式場合,如表彰英模、銘刻功勳(如碑文、祭文)。
例: “碑文稱功誦德,銘記将軍戍邊之功。”
- 潛在批判性
在部分語境中暗含過度吹捧之意,如《紅樓夢》批判虛浮頌揚:“不過皆在‘稱功誦德’四字。”
四、近義詞辨析
成語 |
核心差異 |
歌功頌德 |
側重用詩文形式贊美,文藝性更強 |
樹碑立傳 |
強調通過實物留存功名 |
交口稱贊 |
泛指衆人一緻贊揚,口語化 |
五、文化内涵
該詞承載中國傳統“德治”思想,體現三種價值觀:
- 功業不朽:強調功績需被記錄(如《左傳》“三不朽”中的“立功”);
- 以德化民:誦德行為本身具有道德教化功能;
- 名實之辨:警惕名不副實的頌揚(如清代章學誠批評“虛美”之風)。
參考資料(基于權威辭書與文獻):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4.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M]. 商務印書館, 第7版.
- 曹雪芹. 《紅樓夢》[M].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8.
- 章學誠. 《文史通義》[M]. 中華書局, 1985.
網絡擴展解釋
“稱功誦德”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hēng gōng sòng dé,其核心含義是頌揚他人的功績和德行,強調在評價他人時需兼顧成就與品德。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 構成解析:由“稱功”和“誦德”兩部分組成。
- 稱功:指贊揚他人的功績或成就;
- 誦德:指頌揚他人的品德或道德修養。
- 核心意義:既肯定實際貢獻,也推崇内在德行,體現全面評價的價值觀。
2. 出處與用法
- 文獻出處:最早見于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7卷,原文提到“下人得了小利便極口稱功誦德”。
- 使用場景: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書面表達,如表彰、緻辭、文章等,常見于對曆史人物、領導或傑出人士的評價。
- 語法功能:可作謂語、賓語、定語,屬聯合式結構,感情色彩為中性。
3. 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稱功頌德、歌功頌德(“誦”與“頌”在此處通用)。
- 區别:相比“歌功頌德”,“稱功誦德”更突出對“德”的強調,而非單純贊美功績。
4. 例句參考
- 古代用例:清代《平山冷燕》中描述群臣撰寫表章時“稱功誦德,極其精工富麗”。
- 現代用例:在表彰大會上,領導對科研團隊的貢獻和團隊精神“稱功誦德”,引發全場共鳴。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成語的典故或擴展用法,可參考《醒世恒言》《平山冷燕》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案牍之勞寶佩徧謝颩抹庳細播潛不中用差譌炒貨蟲彩猝發忖念丹之所藏者赤刀錢吊惡對賜訛賴分竄風彩豐功盛烈撫封挂慮顧此失彼歡忱渾灏狐鼠之徒湔汰敬語巾幂極衆劇曹口調蠟诏臨國離觞六脈盲井蠻彜冥煩凝湛契骨人資辱末煞強如沙戲市店世宦守分安常碩響肅然讨厭鬼天業頭一無二望風希旨違礙微醺穩練五戊骁壺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