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observational error
在漢英詞典框架下,"觀察誤差"對應的英文術語為"observation error",指測量或觀測過程中因主觀或客觀因素導緻的數據偏差。根據國際标準化組織ISO 3534-1:2006對測量不确定度的定義,其核心構成包含三個維度:
儀器精度限制 高靈敏度儀器仍存在固有誤差,如美國國家标準技術研究院(NIST)SP 960-12報告指出,電子顯微鏡的量子隧穿效應會産生±0.1nm級偏差。
環境幹擾因素 溫度波動、電磁場擾動等引起的系統性誤差,《測量科學與技術》期刊研究顯示,實驗室環境控制不當可使熱膨脹誤差擴大300%。
人為認知偏差 觀察者生理局限(如視覺暫留現象)和心理預期導緻的誤判,劍橋大學實驗心理學系通過雙盲實驗證實,經驗不足的觀測者誤讀概率達12.7%。
在質量控制領域,觀察誤差的數學表達為: $$ Delta O = sqrt{(varepsilon_i) + (varepsilon_e) + (varepsilon_h)} $$ 其中$varepsilon_i$為儀器誤差,$varepsilon_e$為環境誤差,$varepsilon_h$為人為誤差。該公式被收錄于《計量學基礎》(Springer出版)第7章誤差分析模型。
“觀察誤差”是指在觀察、測量或記錄數據過程中,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導緻的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偏差。以下是詳細解釋:
觀察誤差是科學實驗、統計調查或日常觀測中不可避免的現象,主要表現為:
類型 | 特點 | 示例 |
---|---|---|
系統誤差 | 方向固定,可預測且可修正 | 儀器零點未校準導緻整體偏高 |
隨機誤差 | 無規律波動,不可預測但可減少 | 多次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小幅差異 |
粗大誤差 | 明顯偏離真實值的錯誤數據 | 記錄時誤将“5”寫成“50” |
在科學研究中,誤差分析是驗證結果可信度的關鍵步驟。例如,醫學研究中若忽略觀察誤差,可能誤判藥物療效;工程測量中誤差控制不當則可能引發安全隱患。
若需進一步了解誤差計算或具體案例,可參考實驗方法學或統計學教材。
鮑曼-西切利關系編輯檢查不落窠臼場拾音超級文本系統磁可變電感器洞角獨語者改良廣漆格路賽丁關系劃分固體放射性廢物後吹環上氯代反應化學轉化監場員即刻靜電聚集進進出出即期與遠期外彙苦參次鹼累代的鋁Al木質素染色質粒融合繞阻節距認繳公司債款色譜流程四異戊氧基矽擡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