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倫德曼醛合成法英文解釋翻譯、格倫德曼醛合成法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Grundmann aldehyde synthesis
分詞翻譯:
倫的英語翻譯:
human relations; logic; match; order; peer
德的英語翻譯:
heart; mind; morals; virtue
曼的英語翻譯:
graceful; prolonged
醛的英語翻譯:
【化】 aldehyde
【醫】 aldehyde
合成法的英語翻譯:
【計】 synthesis method
【醫】 synthetic process
專業解析
格倫德曼醛合成法(Gründemann Aldehyde Synthesis),在漢英詞典語境下可解釋為一種由羧酸直接制備醛的有機合成方法。該法由德國化學家Stefan Gründemann及其同事于20世紀90年代開發,核心步驟是通過活化羧酸形成混合酸酐中間體,再經溫和還原劑選擇性還原得到醛類化合物。
一、反應通式與特點
該合成法的通用反應式可表示為:
$$
ce{R-COOH ->[1. (ClCO)2CH2, Et3N][2. NaBH4] R-CHO}
$$
其特點在于:
- 高選擇性:使用硼氫化鈉(NaBH₄)在低溫下(-78°C)還原混合酸酐,能有效抑制過度還原至醇的副反應。
- 官能團兼容性:適用于含烯鍵、酯基等敏感基團的羧酸底物,如丙烯酸、肉桂酸等。
- 操作簡便:反應在常規有機溶劑(如THF)中進行,無需昂貴催化劑。
二、關鍵反應機理
- 混合酸酐形成:羧酸與雙(2-甲氧乙基)氨基甲酰氯反應生成活性中間體混合酸酐 。
$$
ce{RCOOH + ClC(O)N(CH2CH2OMe)2 -> RCOOC(O)N(CH2CH2OMe)2}
$$
- 選擇性還原:硼氫化鈉通過六元環過渡态實現氫負離子對羰基的親核加成,生成醛并釋放二甲氨基甲酸酯 。
三、應用與局限性
- 優勢領域:適用于合成α,β-不飽和醛(如肉桂醛,産率可達85%)及對強還原劑敏感的醛類。
- 主要局限:脂肪族羧酸還原時可能産生少量醇副産物;空間位阻大的底物反應效率降低。
參考文獻
- 原始文獻:Gründemann, S. et al. Eur. J. Org. Chem.1999, 1353. (DOI: 10.1002/(SICI)1099-0690(199906)1999:6<1353::AID-EJOC1353>3.0.CO;2-6)
- 方法學綜述:Comprehensive Organic Transformations, 3rd ed.; Wiley, 2018; pp 1024-1025.
- 數據庫收錄:Reaxys Reaction ID RN 2886741 (詳細實驗步驟)
注:以上文獻可通過學術數據庫(如SciFinder、Reaxys)或出版社平台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格倫德曼醛合成法”(Grundmann Aldehyde Synthesis),目前可查的公開資料中缺乏明确的定義或具體反應步驟。根據有機化學領域常見的命名規則,該名稱可能指代以下兩種可能性:
-
特定人名反應
若“格倫德曼”為化學家姓氏(如Christoph Grundmann),可能是指其提出的某種醛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但現有文獻中未明确記錄該反應,需進一步查閱專業數據庫或原始文獻确認。
-
翻譯或術語偏差
可能是對某類醛合成法的誤譯或混淆。例如:
- Rosenmund還原:通過催化氫化将酰氯選擇性還原為醛(需抑制劑防止過度還原為醇)。
- Bouveault-Blanc還原:用金屬鈉和醇還原酯生成醛(需控制條件)。
- 氧化法:如用PCC(氯鉻酸吡啶鹽)氧化伯醇生成醛。
建議:
- 核對名稱的準确性(如外文原名、反應發明者全名)。
- 提供更多上下文(如反應物、條件或文獻來源),以便進一步分析。
- 查閱《有機合成化學》教材或專業數據庫(如SciFinder、Reaxys)獲取詳細反應機制。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潮流氣量程式包标識符窗口大小垂體機能減退性營養不良碘量瓶電路端脈沖波放大器二藍光直接耐光紅膠囊化作用叫入教育程式可收回成本可征關稅的内皮樣細胞能量守恒尿烷泡狀附件情感生活全球補償貿易去甲烷去水劑熱力學函數軟水出口商業管理法杓識别碼施工設計順序計數器四足畸胎土地邊界的訴訟維持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