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杠英文解釋翻譯、保險杠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bumper
分詞翻譯:
保險的英語翻譯:
assurance; insurance; insure; safety
【計】 guarding
【醫】 insurance
【經】 assurance; insurance; insure; safety
杠的英語翻譯:
bar; thick stick
專業解析
保險杠(Bumper)是安裝在車輛前後端的關鍵安全部件,主要用于吸收和減緩碰撞沖擊力,保護車身結構及乘員安全。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核心定義與功能
-
碰撞防護
保險杠是車輛前後端的剛性或能量吸收裝置,在低速碰撞(通常≤15km/h)時通過變形吸收動能,減少對車體縱梁、散熱器等核心部件的損壞。現代保險杠系統通常包含外罩、吸能盒(通常為金屬蜂窩結構)和防撞梁三部分(SAE J984标準)。
-
行人保護設計
歐盟法規(ECE R42)強制要求保險杠具備行人腿部保護功能,通過優化外罩柔韌度與安裝高度(離地間隙430-500mm),降低碰撞時對行人下肢的傷害風險。
二、材料與結構演進
- 傳統材料:1970年代前多采用鍍鉻鋼制保險杠,現已被淘汰
- 現代材料:
- 外罩:改性聚丙烯(PP+EPDM)占比超80%,具備高韌性、輕量化(密度1.02g/cm³)及可回收特性
- 内結構:鋁合金/超高強鋼防撞梁(抗拉強度≥1500MPa),配合聚氨酯泡沫吸能塊
(來源:《汽車工程手冊-車身設計卷》)
三、行業術語對照
中文 |
英文 |
定義場景 |
保險杠總成 |
Bumper Assembly |
包含支架/吸能盒的完整組件 |
保險杠蒙皮 |
Bumper Cover |
可見的塑料外殼部件 |
防撞梁 |
Crash Bar/Beam |
保險杠内部的金屬加強結構 |
四、技術标準參考
- 中國國标:GB 17354-1998《汽車前後端保護裝置》規定保險杠需承受4km/h正面碰撞不變形
- 美國标準:FMVSS Part 581要求2.5mph碰撞後車輛功能件無損壞
- 歐洲規範:ECE R42認證包含保險杠曲面半徑、突出物限制等20餘項測試指标
(注:相關标準文件可在中國國家标準全文公開系統、SAE International官網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保險杠是汽車前後部的重要安全裝置,主要用于吸收和緩沖外界沖擊力,保護車身結構及乘員安全。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核心功能
保險杠位于車輛前、後部,由外闆、緩沖材料和橫梁三部分組成。其核心功能包括:
- 碰撞能量吸收:在低速碰撞時,通過變形分散沖擊力,減少對車身核心部件(如發動機、散熱器)的損壞。
- 行人保護:通過柔性材料(如塑料)降低對行人的傷害風險。
- 結構防護:将撞擊力傳遞至吸能盒和縱梁,避免直接沖擊車體框架。
二、材料與設計演變
- 早期材料:20世紀以3mm以上鋼闆沖壓成U型槽鋼為主,與車架焊接/鉚接,但美觀性差且笨重。
- 現代革新:改用工程塑料(如聚丙烯),兼具輕量化、低成本、易塑形等優勢,同時提升與車身造型的協調性。
三、附加功能
- 空氣動力學優化:部分保險杠設計可減少風阻。
- 裝飾性作用:通過流線型設計提升車輛整體美觀度。
四、典型結構
前/後保險杠通常包含:
- 塑料外殼(外闆)
- 泡沫或蜂窩狀緩沖層
- 金屬橫梁及吸能盒
- 連接車架的安裝部件
(如需進一步了解保險杠力學原理或具體車型設計差異,可參考汽車之家、太平洋汽車等專業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安全管伴發的包報頭骶尾聯合富鉛玻璃器化學滲透回轉磁耦合器胡椒鹼婚前所生子女活路焦耳氏當量靜态靈敏度進口商行坎氏處理法可修整熔絲可疑噬菌體孔闆塔密封尿亮酸配偶的權利平衡設備塞利洛爾三極管順向電壓升高位置指示器水泥模砂絲狀探條填補法天線結構脫氧吡哆醛妄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