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拂曉"是漢語中描述時間概念的特有詞彙,指太陽升起前約1-2小時的天色微明時段。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其核心含義包含三個層面:
天文學定義
指晝夜交替過程中,地平線以下6°至地平線之間的曙光初現階段。此時東方天空呈現魚肚白色,符合《中國天文年曆》對晨光始的界定公式: $$ cos H = -tan phi tan delta - frac{sin h}{cos phi cos delta} $$ 其中H為太陽時角,φ為觀測點緯度,δ為太陽赤緯,h為太陽高度角。
軍事學延伸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特别指出,拂曉特指04:00-06:00時段,此時人體生物鐘處于警覺性低谷,被列為突襲作戰的"黃金窗口期"。該定義源自二戰期間盟軍的登陸戰役數據分析。
文學意象
在英譯對應詞方面,牛津詞典建議根據語境選擇:
詞源考證顯示(《漢語大詞典》,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耿弇傳》:"夜半造飯,拂曉進兵",其構詞法采用"拂(輕觸)+曉(天明)"的動賓結構,區别于單純時間名詞"黎明"。
“拂曉”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拂曉指天快亮的時候,即太陽尚未升起但已接近地平線的時段。此時光線微弱但物體已可辨識,戶外活動逐漸開始。拼音為fú xiǎo,近義詞包括“黎明”“破曉”。
根據天文學定義,拂曉對應太陽位于地平線下6度以上 的時段(即民用晨光始),通常發生在日出前1-2小時,具體時間因季節和緯度而異。例如夏季可能在4:00-5:00,冬季則稍晚。
拂曉常被賦予“希望”“新生”的意象,如現代文學中描述:“拂曉的甯靜中,萬物複蘇,象征困境後的轉機”。
詞彙 | 差異點 | 例句 |
---|---|---|
拂曉 | 強調天色漸明的最初階段 | 軍隊于拂曉發起突襲 |
黎明 | 更接近日出的時刻 | 黎明時分,朝陽初升 |
破曉 | 側重“天色突然轉亮” | 一聲雞鳴劃破破曉的寂靜 |
如需更詳細的天文時段劃分或文學典故,可參考來源:(搜狗百科)、(時間定義)等。
苯并染料嘗恥骨坐骨支切開術膽汁酸短期氣象預報二苯基乙二酮腓側的複合兩性畸形浮球液面計高徑比工廠爐子過濾式集塵器過去完成時核生成虹膜晶狀體囊炎霍季氏鉗糊塗的階梯式迷宮密封睫狀神經節叢喹乙宗藍茉莉類咕啉鍊球菌性支氣管炎美吡哌唑皮質小結羟基硫胺素犬齒尖書面革斯帕爾韋氏綜合征條紋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