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ostae arcuariae fluctuantes; floating rib
drift; float; fluctuate
【計】 float
【醫】 asternal ribs; costae arcuariae; costae spuriae; false ribs
浮動弓肋(floating ribs)是解剖學中用于描述人體第11、12對肋骨的專有名詞。這兩對肋骨僅通過椎骨與脊柱連接,前端不與胸骨或上位肋軟骨相接,呈現“遊離”狀态,因此得名。其英文術語源自拉丁文"costae fluctuantes",字面含義為“波動的肋骨”,反映了其解剖學上的非固定特性。
在生理功能上,浮動弓肋主要參與構成胸腔下緣輪廓,并為腹部肌肉(如腹橫肌和腹内斜肌)提供附着點。相較于真肋(1-7對)和假肋(8-10對),浮動弓肋具有更大的活動自由度,這種結構特性既增加了軀幹的柔韌性,也導緻其更易在受到外力沖擊時發生骨折。
臨床醫學中,浮動弓肋區域損傷可能引發連枷胸(flail chest),即多根肋骨雙處骨折導緻的胸壁反常運動。這種現象可能伴隨高達30%的死亡率,需通過CT掃描精确診斷并采取手術固定等幹預措施。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建議,針對該區域的創傷應優先排除内髒器官損傷風險。
“浮動弓肋”是解剖學中對特定肋骨的描述,以下是詳細解釋:
浮動弓肋(Floating Rib)指人體第11、12對肋骨。它們屬于“假肋”的一部分(假肋包括第8-12肋),但與其他假肋不同,其前端完全遊離,不連接胸骨或上位肋軟骨。
浮動弓肋是人體肋骨末端的特殊結構,其遊離特性既提供靈活性,也帶來一定的脆弱性。如需進一步了解肋骨分類或臨床案例,可參考解剖學教材或專業文獻。
艾片編預算波浪起伏的跛足的測試分析執行雌型細菌單位銀行制多種作用細胞肛周的光耦合器件海事私法彙編語言編輯程式胡蘆巴子互助交互的結腸左淋巴結接骨師結婚儀式的舉行雞納萘酚經濟起飛髁關節面柯桠英母液貯罐葡萄球菌噬菌體Au2熱降解作用神經牽開器視物顯小症圖記完全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