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freon
fluorine
【化】 fluorine
【醫】 F.; fluorine
chlorine
【醫】 C1.; chlor-; chlorine; chlorinum; chloro-; chlorum; niton
alkyl
【機】 camphane; menthane
氟氯烷(fú lǜ wán)是中文對一類含氯、氟的烷烴化合物的統稱,其英文對應術語為Chlorofluorocarbon(縮寫為CFC)。以下是基于化學專業及環境科學角度的詳細解釋:
氟氯烷指由碳(C)、氯(Cl)、氟(F)原子構成的飽和鹵代烴,通式為 ( ce{C_xCl_yF_z} )。其化學穩定性高、不易燃,曾廣泛用作制冷劑、發泡劑和噴霧推進劑。
命名規則:
20世紀中期,氟氯烷因安全性優于早期制冷劑(如氨、二氧化硫)被大規模應用。1974年,科學家發現其釋放至大氣層後,紫外線輻射會分解出氯原子,引發臭氧層破壞鍊式反應。1987年《蒙特利爾議定書》将其列為優先淘汰物質,全球已基本停止生産。
臭氧層消耗
平流層中,CFC 在紫外線作用下釋放氯自由基((ce{Clcdot})),一個氯原子可破壞數萬個臭氧分子((ce{O3})):
$$ begin{align} ce{Clcdot + O3 &-> ClOcdot + O2} ce{ClOcdot + O &-> Clcdot + O2} end{align} $$
該循環導緻臭氧層空洞(來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科學評估報告)。
溫室效應
CFC 的全球變暖潛勢(GWP)可達二氧化碳的數千倍,加劇氣候變化。
編號 | 化學式 | 中文名 | 曾用用途 |
---|---|---|---|
CFC-11 | (ce{CCl3F}) | 一氟三氯甲烷 | 發泡劑、制冷劑 |
CFC-12 | (ce{CCl2F2}) | 二氟二氯甲烷 | 汽車空調、氣霧劑 |
CFC-113 | (ce{C2Cl3F3}) | 三氟三氯乙烷 | 電子元件清洗劑 |
當前制冷領域主要采用氫氟烴(HFCs) 及天然制冷劑(如 (ce{CO2})、氨),但部分 HFCs 仍具高GWP。新一代氫氟烯烴(HFOs) 因大氣壽命短、環保性更優逐步推廣(來源:國際制冷學會技術文件)。
權威參考文獻:
氟氯烷(又稱氟利昂)是一類含氟和氯的有機化合物,主要用作制冷劑、發泡劑等,但對臭氧層有顯著破壞作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氟氯烷是飽和烴(如甲烷、乙烷)的鹵代衍生物總稱,通常用符號CFC(氯氟烴)表示。根據結構差異,可分為:
氟氯烷中的氯原子會破壞臭氧層(通過光解釋放氯自由基,催化臭氧分解),導緻臭氧層空洞。1987年《蒙特利爾議定書》要求逐步淘汰其生産和使用。
目前多以HFCs(如R134a)和天然制冷劑(如氨、二氧化碳)替代,以減少對臭氧層的危害。
如需更完整的分類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搜狗百科或教學資料。
按比例補助闆架連接器成組打孔端細胞多任務環境二進制編碼的十進制表示法惡性膿疱反應極化工場對鎖故障圖教律家庭之子基礎的棘颚口線蟲機體固有的模塊關鍵字萘二酸内酯胖子強迫成婚前列腺中切迹傾斜的曲球乳化效率升序視聽幻覺症樹蔭樹脂型增塑劑體積電阻網狀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