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那西汀英文解釋翻譯、非那西汀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acetophenetide; acetophenetidine; phenacetin
【醫】 acetophenetidin; acetparaphenetidine; acetphenetidin
p-ethoxyacetanilide; para-acetaminophenetol; para-acetophenetidin
phenacetin; phenidin
相關詞條:
1.phenacetine
分詞翻譯:
非的英語翻譯:
blame; evildoing; have to; non-; not; wrong
【計】 negate; NOT; not that
【醫】 non-
那的英語翻譯:
that; the
西的英語翻譯:
west; Western
專業解析
非那西汀(Phenacetin)的漢英詞典釋義與藥理詳解
一、名稱與藥物類别
- 中文名:非那西汀(拼音:
Fēi nà xī tīng
)
- 英文名:Phenacetin(國際通用名),曾用商品名 Acetophenetidin
- 藥物分類:解熱鎮痛藥(退燒止痛藥),屬苯胺類衍生物,與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結構相似 。
二、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
- 核心功能:
- 通過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前列腺素合成,降低體溫(解熱)并緩解輕度至中度疼痛(鎮痛)。
- 曾廣泛用于頭痛、神經痛、風濕痛及感冒發熱 。
- 代謝機制:
- 在肝髒代謝為活性物質對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後者發揮主要治療作用 。
三、淘汰背景與安全性問題
- 毒性風險:
- 長期或過量使用可導緻高鐵血紅蛋白血症(血液攜氧能力下降)、腎乳頭壞死及間質性腎炎,嚴重者引發尿毒症 。
- 動物實驗證實其代謝産物具強緻癌性,與泌尿系統腫瘤相關 。
- 全球禁用:
- 因不可逆的肝腎損傷及緻癌風險,中國于1982年淘汰 單方制劑,歐美國家亦陸續撤市 。
四、化學标識與曆史地位
- 化學式:$$ ce{C10H13NO2} $$
- CAS號:62-44-2
- 曆史意義:
- 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主流鎮痛藥,後成為藥物安全性改革的标志性案例,推動現代藥品監管體系建立 。
權威參考文獻:
- 《馬丁代爾藥物大典》(Martindale: The Complete Drug Reference)——全球權威藥學工具書,收錄藥物毒理學數據。
- 《中國藥典》曆史注釋版 —— 明确記載非那西汀的禁用時間與替代藥物。
- 世界衛生組織(WHO)藥物安全報告 Assessment of Phenacetin(1979年)—— 基于緻癌性提出禁用建議。
注:因該藥已淘汰,臨床用藥需嚴格遵循現行指南,建議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等更安全的替代藥物,并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非那西汀(Phenacetin),又稱非那西丁,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mathrm{C{10}H{13}NO_{2}}$,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屬性
- 化學性質:白色結晶固體,熔點約134℃,極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氯仿等有機溶劑。
- 曆史地位:是世界上第一種合成解熱鎮痛藥,1887年上市,曾廣泛用于二戰期間(常與阿司匹林、咖啡因組成複方制劑APC片)。
2.作用與用途
- 藥理作用: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發揮解熱鎮痛效果,但抗炎作用弱。其代謝産物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酚)是主要活性成分。
- 適應症:曾用于治療發熱、頭痛、神經痛及風濕性關節炎,現因毒性問題已不單獨使用,僅見于複方制劑。
3.安全風險
- 毒性:長期或過量使用可導緻腎損傷、溶血性貧血、高鐵血紅蛋白血症,甚至腎癌(世界衛生組織将其列為1類緻癌物)。
- 禁用情況:孕婦、哺乳期婦女、肝腎疾病患者及溶血性疾病患者禁用。
4.現狀
- 各國監管:20世紀80年代起,美國等多國禁售;歐洲部分國家仍作為處方藥使用。
- 替代藥物:現已被更安全的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酚)取代。
非那西汀曾是重要的解熱鎮痛藥,但因嚴重毒副作用逐漸退出主流醫療。其研究推動了後續藥物(如撲熱息痛)的開發,成為藥物安全監管史上的典型案例。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備急表輸出波巴布油彩钼鉛礦差别抽樣底定量器法定孳息過程控制結構雇用協議核人内閣喉部環化學精制過程回波幹擾基桑關系式抗朦軟膏肯定語快速前向髋關節翻度計勞動者磷酸解作用氯氮化磷陪葬燃點善饑聖代克按蚊試驗室用爐特勞伯氏二重音退廢損失烷基取代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