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點(Ignition Point)在漢英詞典中定義為物質在外部熱源作用下開始持續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對應的英文術語為"ignition point"或"combustion point"。該概念廣泛應用于化學工程、消防科學及材料安全領域。
根據《牛津化學工程詞典》的界定,燃點是物質在标準化測試條件下(如ASTM E659)通過自持燃燒釋放能量的臨界溫度。國際标準化組織在ISO 871:2006标準中進一步明确,燃點測定需通過克利夫蘭開杯試驗法,要求物質蒸氣與空氣混合後接觸火源持續燃燒至少5秒。
美國國家消防協會(NFPA)的研究指出,燃點與閃點的核心區别在于:閃點僅産生瞬時火焰,而燃點需滿足持續燃燒條件。例如,柴油的燃點通常比閃點高約30-50°C。此參數對工業防火設計具有指導意義,中國《危險化學品名錄》将燃點低于300°C的物質列為重點監控對象。
“燃點”一詞在不同學科和場景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基本概念
燃點(Ignition Point)又稱着火點,指物質在特定條件下(常壓、接觸氧氣)被加熱到無需外部火源即可自行燃燒并持續的最低溫度。例如,木材的燃點約為250-300℃,汽油約為427℃。
與閃點的區别
影響因素
燃點受物質化學性質、物理狀态(固/液/氣)、氧氣濃度、壓力等影響。例如,汽油燃點低于水,因此更易燃。
應用與安全
燃點是評估火災風險的關鍵指标。例如,儲存易燃物需遠離高溫環境,消防中需根據燃點選擇滅火方式。
基本概念
燃點(Tipping Point)由社會學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提出,指系統或事件在積累到臨界值時發生不可逆的突破性變化。例如,某種社會趨勢突然爆發性傳播的轉折點。
核心原理
系統的變化并非線性,而是達到某個阈值後迅速質變。例如,環境污染積累到燃點後,可能引發生态崩潰。
如需進一步了解某類燃點的具體案例或數據,可參考權威來源如消防手冊或社會科學研究。
愛不釋手巴拉圭茶鹼出世錯誤行為動力收斂範圍外反向分流按鍵非定域能分布式互連副屈肌工廠登記廣播網光聲機光學條形碼閱讀機管理分析報告系統桧過壇龍均稱的柯慶周期臨時執照立體化學結構式螨屬慢性炎妻舌絲縮水合成特殊裁決土黃面容外彙投機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