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incineration of radwaste
emanate from; emit; radiate; ray; shed
【化】 emit; radiate; radiation
【醫】 actino-; radiate; radiation; radio-
rubbish; trash; waste; garbage; a pile of shit; crap; good-for-nothing; truck
【化】 spent residue; wastage; waste(matter); waster
【醫】 offal
【經】 refuse matter; wastage; waste
【化】 burning; calcination; roast
【醫】 calcination; calcine
放射性廢物煅燒(Radioactive Waste Calcination)指通過高溫熱處理技術,将液态或濕固态放射性廢物轉化為穩定固态産物的過程。該技術通過蒸發水分、分解有機物及固化放射性核素,顯著減少廢物體積并提升長期貯存安全性。以下為漢英詞典角度的專業解析:
術語定義
中文“煅燒”對應英文“calcination”,源自拉丁語“calcinare”(意為“用火燒制”)。在核工業中,該過程通常在旋轉窯或流化床反應器中進行,溫度範圍約600°C–1200°C,使硝酸鹽、硫酸鹽等化合物分解為金屬氧化物(來源:國際原子能機構技術報告。
工藝流程
典型步驟包括:預處理(過濾、濃縮)、高溫煅燒(熱解有機物)、尾氣處理(捕集揮發放射性物質)及産物封裝。例如,美國薩凡納河核設施采用流化床煅燒爐處理高放廢液,體積縮減率達90%(來源: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文件。
安全标準
中國《放射性廢物安全管理條例》要求煅燒産物必須滿足GB 14500-2020标準,确保浸出率低于1×10⁻⁶ g/(m²·d),并規定煅燒設施須具備三重屏障防護系統(來源:生态環境部核安全導則。
國際規範
國際原子能機構《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安全标準》(SSR-5)強調煅燒技術需符合ALARA原則(合理可行盡量低),要求α核素截留效率≥99.9%(來源:IAEA安全标準叢書。
IAEA Technical Reports Series No.462
NRC Document ML12212A349
生态環境部令第18號附件3
IAEA Safety Standards Series SSR-5
放射性廢物煅燒是指對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廢棄物進行高溫熱處理的過程,旨在通過物理和化學變化實現減容、穩定化或資源化處理。以下從定義、目的和原理三方面詳細解釋:
放射性廢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其污染的物質,其活度超過國家規定的清潔解控水平,且預期不再使用。主要特性包括:
煅燒是一種在高溫(通常不熔化物質)下進行的熱處理工藝,通過熱分解、再結晶或燒結等過程實現:
以玻璃固化為例,煅燒過程可表示為: $$ text{放射性廢物} + text{玻璃形成劑} xrightarrow{1000-1200^circ C} text{玻璃體包裹核素} $$ 該反應通過高溫使混合物熔融後冷卻,形成抗浸出的穩定固體。
注意事項:實際應用中需嚴格密封煅燒設備,防止放射性氣體洩漏,并配合二次廢物處理系統。具體工藝參數需根據廢物類型調整,例如α放射性廢物需更高安全等級的操作環境。
貝特朗氏法比例系數不正确運轉常态穿心蓮酸錘擊狀痙攣次黃嘌呤動物力學防夫妻同居權行為能力交叉終止結隊商販禁忌證聯結沉澱落黑路佩塔幸矛兵醛連接酶擾亂雙工系統容積式水表上颌骨折示差沸點計天線饋電線梯形脈沖外彙平準價完成時間微孔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