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ontraindication; counterindication
禁忌證(Contraindication)的漢英詞典釋義與醫學解析
一、核心定義與英文對應
禁忌證(jìn jì zhèng)指在特定醫療幹預(如藥物、手術、檢查等)中,因患者個體狀況可能導緻風險顯著增加或療效無效,從而禁止采用該幹預措施的臨床情況。其标準英文術語為Contraindication(縮寫:CI),部分語境下也可譯為 prohibition symptom 或 forbidden indication,但醫學文獻普遍采用前者。
二、術語構成解析
三、臨床分類與實例
在任何情況下均不可實施幹預,否則可能危及生命。
例:青黴素過敏患者禁用青黴素類藥物(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
在充分評估風險收益後,謹慎條件下可考慮幹預。
例:孕婦使用某些藥物需權衡胎兒安全性(如非必要則避免)。
四、權威定義參考來源
将禁忌證納入醫療操作安全性評估框架,強調其作為風險預警指标的作用。
來源:WHO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lth Interventions (ICHI)
明确藥物禁忌證為“禁止使用該藥品的特定人群或疾病狀态”。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通則部分
五、術語應用場景
禁忌證是臨床決策的核心依據,常見于:
六、擴展概念
禁忌證需與適應症(Indication)(適用幹預的場景)及注意事項(Precaution)(需謹慎使用但非禁止)嚴格區分,三者共同構成醫療幹預的安全規範體系。
注:術語定義綜合國際醫學标準與中國臨床規範,未引用網頁鍊接以保證信息權威性。
禁忌證(也稱禁忌症)是醫學術語,指在特定疾病或生理狀态下,不適宜采用某種治療、藥物或檢查措施的情況,若強行使用可能對患者造成額外傷害。以下從定義、分類和實際應用三方面詳細說明:
禁忌證與適應證相對,指以下兩種情形:
根據醫療場景可分為:
禁忌證可能隨醫學進展變化,例如新型心髒起搏器已突破磁共振檢查限制。具體診療需以最新臨床指南為準。
提示:若您涉及具體醫療決策,請務必咨詢專業醫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