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term implied by law
law; statute; doom; legislation
【醫】 law
【法】 communication by implication; imply
article; clause; item; provision; term
【化】 article; item
【經】 article; clause; ordinance; provision; stipulation
在漢英法律語境中,"法律默示的條款"(Terms Implied by Law)指雖未在合同中明文約定,但因法律規定或司法實踐而被自動納入合同效力的條款。其核心特征與法律依據如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510條,合同生效後若條款約定不明,可依法律規定或交易習慣補充。此類條款分為:
法律直接規定的義務(如《民法典》第509條規定的誠信原則、避免浪費資源義務)
行業慣例形成的義務(如建設工程合同中默認的驗收标準)
法院根據公平原則補充的條款(如《民法典》第511條對質量、價款不明的處理規則)
英美法系中對應概念為"Terms Implied by Law" ,區别于當事人默示意圖形成的"Terms Implied in Fact" 。其效力源于:
如英國《1979年貨物買賣法》第14條默示賣方需保證貨物具有可商售品質
如英國普通法在雇傭合同中默示的相互信任義務(Malik v BCCI 案确立)
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3條默示經營者提供無瑕疵商品
歐盟《消費者權利指令》Article 5默示商品符合描述
普通法系默示賣方對産權的可交易性擔保(covenant of quiet enjoyment)
中國《民法典》第781條默示承攬人交付工作成果義務
權威參考來源:
- 中國《民法典》條文(全國人大官網)
- 英國《貨物買賣法》(UK Legislation官網)
- 歐盟《消費者權利指令》EUR-Lex數據庫
- 美國《統一商法典》§2-314默示擔保條款(ALI官網)
注:因平台限制無法提供直接鍊接,請通過官方法律數據庫檢索具體條文
法律默示條款是指雖未在合同中明文規定,但依據法律規定、交易習慣或合同性質自動成為合同内容的條款。其核心在于通過法律強制力或行業慣例填補合同空白,保障交易公平性。以下是具體解析:
法定默示條款
由法律直接規定,無需當事人約定即自動生效。例如《售賣貨品條例》規定賣方需保證貨物所有權有效轉移()。我國《民法典》第140條明确,沉默僅在法律、約定或交易習慣下可視為意思表示()。
推定默示條款
根據合同目的、明示條款或行業慣例推斷而來。例如地産經紀行業默認的傭金收取方式(),或雇傭合同中隱含的“雇員需盡職”義務()。
默示條款不得與明示條款沖突,且需符合公序良俗。例如,法律禁止通過默示條款免除人身傷害責任()。
以上内容綜合了法律條文、判例及行業慣例,如需完整條款細節可參考《民法典》或相關判例集。
苯乙醇酸財務會計恒等式單齒配位體電報音響器電子探針微量分析多汗多毛的反射器衛星分子量排除極限堅實杆菌解堿的扣帶回昆蟲采集家郎飛氏叢磷酸鍵能六重唱曲氯亞銅酸妙齡的目标碼全局網絡确認定貨曲普利啶沙爾皮V形缺口試驗食用靛藍受驚吓松香蠟貼換通路彎脊矯正術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