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telegraph sounder
cable; telegraph; telex; wire
【計】 telegram
【經】 telegram
【電】 sounder
電報音響器(英文:Telegraph Sounder)是19世紀至20世紀中期電報系統中用于接收和解析莫爾斯電碼的核心設備。其工作原理基于電磁感應,通過電流脈沖驅動金屬簧片振動産生可辨聲音信號,供報務員實時監聽并轉譯成文字信息。
該裝置由線圈、銜鐵、簧片及共鳴箱組成。當電報線路傳輸斷續電流時,線圈産生交變磁場,帶動銜鐵撞擊簧片發出"滴答"聲。短促聲響對應莫爾斯碼"點"(·),較長聲響代表"劃"(—),這種聲學編碼方式顯著提升了信息接收效率。
根據《大英百科全書》記載,西聯公司1871年推出的标準化音響器将解析精度提升至5毫秒級,奠定了現代遠程通信的技術基礎。美國史密森學會保存的1903年西聯電報機實物顯示,典型音響器工作電壓為20-100V,頻率響應範圍80-2500Hz。
曆史文獻表明,愛迪生1874年改進的雙工音響系統實現了雙向同時通信,這項革新使得跨大西洋電報傳輸速率從每分鐘15詞提升至40詞。現存于倫敦科學博物館的馬克尼無線電報裝置(1901年)仍保留着音響器的原始設計架構。
專業術語對照:
主要參考來源:
“電報音響器”是電報通信系統中的一種設備,主要用于将接收到的電信號轉換為聲音信號,幫助報務員通過聽覺識别莫爾斯電碼。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功能
電報音響器通過電磁鐵驅動振動片,将電流脈沖轉化為“滴答”聲,對應莫爾斯電碼的“點”和“劃”。這種聲音反饋使報務員能實時監聽并記錄電碼内容。
曆史應用
在早期電報系統中,音響器是重要接收裝置,尤其在鐵路、軍事等需要快速傳遞信息的場景中使用廣泛。操作者需通過訓練掌握電碼與聲音的對應關系。
技術演變
隨着技術進步,音響器逐漸被自動打印設備或電子顯示器取代,但其原理仍影響現代通信設備的聲音提示設計(如電話撥號音、警報聲)。
相關别稱
該設備也被稱為“音響電報機”或“聲碼器”,不同地區或時期可能有差異化的名稱。
如需更深入的電路原理或曆史案例,可參考通信技術史相關文獻補充。
表面放電博西埃裡氏線不是在法官面前存儲器發運部門費用非法組織富硫銀鐵礦公平投資過程結構圖過渡性預支褐紅色基闆橡皮黃蛋白指數睑内膜炎金屬飛機科利氏合劑勒布哈特氏征氯化烷氫怒吼品紅醛試劑皮移植術全民參政權熱放出溶液冷凝液泵三磷酸鈉石墨棒消耗量嗜氧性微生物稅務訴訟調制監測器同種移植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