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同步通信英文解釋翻譯、二元同步通信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binary synchroous communication
分詞翻譯:
二的英語翻譯:
twin; two
【計】 binary-coded decimal; binary-coded decimal character code
binary-to-decimal conversion; binary-to-hexadecimal conversion
【醫】 bi-; bis-; di-; duo-
元的英語翻譯:
basic; buck; chief; dollar; first; Yuan
【經】 dollar; yuan
同步通信的英語翻譯:
【計】 SYCOM;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專業解析
二元同步通信 (Binary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BSC/Bisync) 是一種面向字符的、半雙工的數據鍊路層通信協議,主要用于早期計算機網絡和大型機系統中進行同步數據傳輸。其核心含義與特點如下:
-
基本定義與工作機制
二元同步通信協議規定了兩台設備(如計算機與終端、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以二進制數據塊(幀)為單位進行傳輸的規則。它采用同步傳輸方式,要求通信雙方在傳輸前通過交換特定控制字符來建立精确的時鐘同步,确保數據位在時間上對齊。傳輸過程由主站(Primary Station)控制,從站(Secondary Station)響應,采用輪詢(Polling)或選擇(Selecting)機制管理通信鍊路。數據傳輸以數據幀為單位,每個幀包含特定的控制字符(如SOH, STX, ETX, ETB)用于标識幀的開始、結束、文本起始等,以及用于錯誤檢測的塊校驗字符(BCC, 如LRC或CRC)。
-
核心特征
- 面向字符 (Character-Oriented):協議使用預定義的ASCII或EBCDIC控制字符(如SYN, ACK, NAK, ENQ, EOT)來控制通信流程(建立同步、确認、否認、詢問、傳輸結束等)。這些控制字符嵌入在數據流中。
- 半雙工 (Half-Duplex):通信鍊路在同一時間隻允許數據在一個方向上傳輸。發送方發送完一幀數據後,必須等待接收方的确認(ACK)或否認(NAK)響應,才能進行下一步操作(重傳或發送下一幀)。
- 同步傳輸 (Synchronous Transmission):數據以連續比特流的形式發送,發送方和接收方必須保持嚴格的時鐘同步(通常通過發送同步字符SYN實現),以正确識别每個比特的邊界。
- 錯誤檢測 (Error Detection):使用縱向冗餘校驗(LRC)或循環冗餘校驗(CRC)生成塊校驗字符(BCC),附加在數據幀尾部。接收方重新計算BCC并與接收到的BCC比較,以檢測傳輸錯誤。若檢測到錯誤(或未收到有效幀),接收方發送NAK請求重傳。
- 集中式控制 (Centralized Control):通常由主站(如主機)負責發起通信、管理鍊路狀态(空閑、激活)和協調數據傳輸。
-
應用與曆史地位
二元同步通信協議由IBM在1960年代開發并推廣,曾是IBM SNA(系統網絡體系結構)環境及許多早期商業網絡系統(如銀行、航空訂票系統)中廣泛使用的标準數據鍊路協議。它適用于通過專線(leased lines)或撥號線路進行的點對點或多點連接。
-
局限性與發展
隨着網絡技術的發展,BSC的局限性日益顯現:半雙工機制導緻效率較低;控制字符嵌入數據流中,要求數據本身不能包含這些特殊字符(需透明處理,如DLE填充),增加了複雜性;對線路噪聲較敏感。因此,它逐漸被更高效、更靈活、面向比特的協議(如HDLC, SDLC, PPP)所取代。
參考來源:
- IBM Documentation: Binary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s (BSC) Overview
- TechTarget SearchNetworking: Binary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Bisync, BSC)
- GeeksforGeeks: Binary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BSC)
- 《數據通信與網絡》(作者:Behrouz A. Forouzan)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二元同步通信”的解釋如下:
一、術語定義
二元同步通信(Binary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簡稱BSC或Bisync)是IBM在1960年代開發的一種面向字符的同步通信協議。其核心特點是:
- 二元性:指數據以二進制格式傳輸;
- 同步性:收發雙方通過同步信號(如前導碼或時鐘信號)保持時序一緻。
二、工作原理
- 同步機制:發送端和接收端使用同一時鐘信號或同步字符(如SYN碼),确保數據傳輸的時序嚴格對齊。
- 數據幀結構:每幀包含同步信號、控制字符(如SOH、STX)、數據塊及校驗碼(如CRC),結構示例如下:
$$
text{前導碼} + text{控制字符} + text{數據} + text{校驗碼}
$$
三、優缺點
- 優點:
- 高效性:連續傳輸大量數據,無需頻繁添加起止位(數據有效率高);
- 可靠性:通過校驗碼實現錯誤檢測。
- 缺點:
- 複雜性:需嚴格同步時鐘,硬件成本較高;
- 靈活性差:對傳輸間隔要求嚴格,難以適應網絡波動。
四、應用場景
主要應用于早期大型機通信、銀行終端系統等對可靠性要求高、數據傳輸量大的場景。
補充說明
BSC與異步通信的區别在于:異步通信以離散數據幀傳輸(每個字符獨立封裝),且無需同步信號,但效率較低。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奧索馬嗪玻璃沫腸下垂成牙質細胞間的傳送棧算子丁烷二羧酸兌換利益盾狀的非法參數替代分離拷貝富裕的高等菌鼾音和解協議回答插頭回歸方程彙集時間結構地金屬茂巨款螺[4.4]壬烷内部重排作用前鋸肌汽氣器球吸管生機論者失業救濟條件分類停滞外傷性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