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反咬一口英文解釋翻譯、反咬一口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make a false countercharge

分詞翻譯:

反的英語翻譯:

in reverse; on the contrary; turn over
【醫】 contra-; re-; trans-

咬的英語翻譯:

bite; gnash; gnaw; incriminate; pronounce; snap; tooth
【醫】 biting; morsus

一口的英語翻譯:

mouthful; potation

專業解析

“反咬一口”是一個常用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指自己做了錯事或壞事,不僅不承認,反而誣陷、指責他人,企圖将責任轉嫁給對方。它形象地描繪了一種恩将仇報或倒打一耙的行為。

從漢英詞典的角度來看,其含義和對應的英文表達可以解釋如下:

  1. 核心含義與英文對應:

    • 字面/形象義: 字面意思是“反過來咬人一口”。比喻自己有過錯或做了壞事,不但不認錯,反而誣賴、攻擊指責自己的人或受害者。
    • 主要英文對應: 最貼切的翻譯是“to make a false countercharge” 或“to turn on one’s accuser”。這直接體現了“反過來指控指控者”的核心意思。
    • 其他常用英文表達:
      • “To 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one”: 這個習語強調忘恩負義,特别指傷害幫助過自己的人,與“反咬一口”在恩将仇報的語境下高度重合。來源:《牛津英語習語詞典》(Oxford Dictionary of Idioms)。
      • “To turn the tables (on someone)”: 指扭轉局勢,反敗為勝,但在特定語境下(尤其是通過不光彩手段如誣陷),可以表達“反咬一口”的含義,即反過來讓對方處于不利地位。來源:《柯林斯英語詞典》(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
      • “To make unfounded accusations against one’s benefactor/accuser”: 這是一種更直接的描述性翻譯,意為“對恩人/指控者進行毫無根據的指控”。
      • “To falsely incriminate someone else (especially after being caught or accused)”: 意為“(尤指在被抓住或指控後)誣陷他人”,點明了行為發生的典型情境。
  2. 用法與語境:

    • 該成語帶有強烈的貶義色彩,常用于描述背叛、誣陷、推卸責任等不道德行為。
    • 常出現在糾紛、争論、法律案件或人際關系破裂的場景中,形容一方(通常是過錯方)的惡劣行徑。
    • 例句:
      • 他偷了公司的錢,被發現後竟然反咬一口,說是財務經理陷害他。(He stole money from the company, and when caught, he had the audacity to make a false countercharge, claiming the finance manager framed him.)
      • 我好心幫他,他卻反咬一口,說我别有用心。(I helped him out of kindness, but he bit the hand that fed him, saying I had ulterior motives.)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中的成語釋義及例句模式。
  3. 語義重點:

    • 倒打一耙: 強調方向的反轉,受害者反而成了被攻擊的對象。
    • 誣陷/不實指控: 核心在于指控或指責是虛假的、惡意的。
    • 推卸責任: 根本目的是為了逃避自己的過錯或罪責。
    • 恩将仇報: 在涉及幫助者與受助者的語境中,突出其忘恩負義的性質。

“反咬一口”生動地刻畫了一種道德上應受譴責的行為:犯錯者或作惡者不僅不認錯,反而對揭露者、受害者或幫助者進行誣陷或攻擊。其最核心的英文對應是“to make a false countercharge” 或“to turn on one’s accuser”,而“to 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one” 則非常貼切地表達了“恩将仇報”這一層常見含義。理解這個成語有助于把握漢語中描述背叛和誣陷行為的豐富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反咬一口”是一個貶義成語,指不僅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誣陷對方或嫁禍他人。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原意為追捕野獸未成反被其咬傷,比喻加害者反過來誣告受害者,或犯錯者強詞奪理攻擊指責者。該行為常帶有強辯、誣賴性質()。

出處與演變

出自清代劉鹗《老殘遊記》第19回:“拿奸拿雙,拿不住雙,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原指案件中誣陷行為,後延伸為日常人際沖突中的倒打一耙()。

使用場景

  1. 法律糾紛:如犯罪嫌疑人誣告證人。
  2. 職場矛盾:如案例中同事小光誣陷肖明()。
  3. 日常争執:被揭發錯誤後反指對方誣陷。

典型例句

近義表達

倒打一耙、賊喊捉賊、惡人先告狀


可通過搜索來源(如、5、6)查看更詳盡的典故與用法分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辦公室文件結構保送彼得比極化度波動學說尺側交通支初排流次等複印件電力費二叉查找樹分時控制複合匙工序間控制紅藻類環烷酸鈉恢壓敏極間電導進度控制連二硫酸硫烯丙巴比妥籠效應強制仲裁氫化小蘖堿聲門下的釋出雙水楊酸内酯提單條款脫溶微變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