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反咬一口英文解释翻译、反咬一口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make a false countercharge

分词翻译:

反的英语翻译:

in reverse; on the contrary; turn over
【医】 contra-; re-; trans-

咬的英语翻译:

bite; gnash; gnaw; incriminate; pronounce; snap; tooth
【医】 biting; morsus

一口的英语翻译:

mouthful; potation

专业解析

“反咬一口”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指自己做了错事或坏事,不仅不承认,反而诬陷、指责他人,企图将责任转嫁给对方。它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恩将仇报或倒打一耙的行为。

从汉英词典的角度来看,其含义和对应的英文表达可以解释如下:

  1. 核心含义与英文对应:

    • 字面/形象义: 字面意思是“反过来咬人一口”。比喻自己有过错或做了坏事,不但不认错,反而诬赖、攻击指责自己的人或受害者。
    • 主要英文对应: 最贴切的翻译是“to make a false countercharge” 或“to turn on one’s accuser”。这直接体现了“反过来指控指控者”的核心意思。
    • 其他常用英文表达:
      • “To 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one”: 这个习语强调忘恩负义,特别指伤害帮助过自己的人,与“反咬一口”在恩将仇报的语境下高度重合。来源:《牛津英语习语词典》(Oxford Dictionary of Idioms)。
      • “To turn the tables (on someone)”: 指扭转局势,反败为胜,但在特定语境下(尤其是通过不光彩手段如诬陷),可以表达“反咬一口”的含义,即反过来让对方处于不利地位。来源:《柯林斯英语词典》(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
      • “To make unfounded accusations against one’s benefactor/accuser”: 这是一种更直接的描述性翻译,意为“对恩人/指控者进行毫无根据的指控”。
      • “To falsely incriminate someone else (especially after being caught or accused)”: 意为“(尤指在被抓住或指控后)诬陷他人”,点明了行为发生的典型情境。
  2. 用法与语境:

    • 该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常用于描述背叛、诬陷、推卸责任等不道德行为。
    • 常出现在纠纷、争论、法律案件或人际关系破裂的场景中,形容一方(通常是过错方)的恶劣行径。
    • 例句:
      • 他偷了公司的钱,被发现后竟然反咬一口,说是财务经理陷害他。(He stole money from the company, and when caught, he had the audacity to make a false countercharge, claiming the finance manager framed him.)
      • 我好心帮他,他却反咬一口,说我别有用心。(I helped him out of kindness, but he bit the hand that fed him, saying I had ulterior motives.)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中的成语释义及例句模式。
  3. 语义重点:

    • 倒打一耙: 强调方向的反转,受害者反而成了被攻击的对象。
    • 诬陷/不实指控: 核心在于指控或指责是虚假的、恶意的。
    • 推卸责任: 根本目的是为了逃避自己的过错或罪责。
    • 恩将仇报: 在涉及帮助者与受助者的语境中,突出其忘恩负义的性质。

“反咬一口”生动地刻画了一种道德上应受谴责的行为:犯错者或作恶者不仅不认错,反而对揭露者、受害者或帮助者进行诬陷或攻击。其最核心的英文对应是“to make a false countercharge” 或“to turn on one’s accuser”,而“to 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one” 则非常贴切地表达了“恩将仇报”这一层常见含义。理解这个成语有助于把握汉语中描述背叛和诬陷行为的丰富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反咬一口”是一个贬义成语,指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诬陷对方或嫁祸他人。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原意为追捕野兽未成反被其咬伤,比喻加害者反过来诬告受害者,或犯错者强词夺理攻击指责者。该行为常带有强辩、诬赖性质()。

出处与演变

出自清代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拿奸拿双,拿不住双,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原指案件中诬陷行为,后延伸为日常人际冲突中的倒打一耙()。

使用场景

  1. 法律纠纷:如犯罪嫌疑人诬告证人。
  2. 职场矛盾:如案例中同事小光诬陷肖明()。
  3. 日常争执:被揭发错误后反指对方诬陷。

典型例句

近义表达

倒打一耙、贼喊捉贼、恶人先告状


可通过搜索来源(如、5、6)查看更详尽的典故与用法分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按铃者测量图胆汁菌苗电磁感应电张干涉仪庚醣好球挥发回溯点回旋频率磁控管振荡交互调试程序家族的机具用铸铁卷布局聚偏磷酸钾克罗内克空余的时间口角提肌劣等纸轮轴内部的人皮质电位羟基丁二酰漆包线漆神经终器算术的缩陷处特性曲线推定某人无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