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desolution
"脫溶"是材料科學和冶金學中的重要術語,指溶質原子從過飽和固溶體中析出的相變過程。其對應的英文表達為"exsolution"或"precipitation",具體使用需結合語境。根據《英漢材料科學詞典》,該現象包含三個階段:過飽和固溶體的形成、析出相的形核與長大。
在冶金實踐中,脫溶過程直接影響材料力學性能。例如鋁合金時效硬化(age hardening)就是通過控制脫溶相尺寸實現的,該理論最早由德國冶金學家Alfred Wilm于1906年發現。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标準E3-11将脫溶定義為"溶質原子聚集形成新相的擴散控制過程"。
典型應用包括半導體晶圓制造中的雜質控制,以及高溫合金中γ'強化相的析出。根據劍橋大學材料系研究,鎳基超合金中γ'相體積分數可達70%,其脫溶動力學直接影響渦輪葉片服役壽命。實驗觀測手段包括透射電鏡(TEM)和原子探針層析技術(APT)。
脫溶是指在過飽和固溶體中,溶質原子發生偏聚并沉澱析出新相的現象。這一過程與溫度變化密切相關,通常因溶解度降低而引發,常見于金屬合金和耐火材料中。
按分解條件
按過程特征
溫度變化是主要驅動力,升溫通常增加固溶度,降溫則促使脫溶發生。該現象在材料熱處理和冶金工藝中具有重要工程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