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phthae febrilis
fever; generate heat; glow; heat; pyrexia
【醫】 calor febrilis; febricity; febrility; febris; fervescence; fever
fievre; fire; ignis; pyreto-; pyretogenesia; pyretogenesis; pyrexia
pyrexy
【醫】 aphtha; aphthae; sore mouth
發熱性口瘡(fā rè xìng kǒu chuāng),在醫學領域常對應疱疹性龈口炎(Herpetic Gingivostomatitis),是一種由單純疱疹病毒(HSV-1型) 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疾病,多見于嬰幼兒及免疫力低下人群。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及醫學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Herpetic Gingivostomatitis(疱疹性龈口炎)
來源:《中華口腔醫學詞典》(人民衛生出版社)
來源:WHO國際疾病分類(ICD-11)編碼:1F00.0
單純疱疹病毒1型(HSV-1),通過唾液或接觸傳播。
來源:《口腔黏膜病學》(第4版,周曾同主編)
來源:UpToDate臨床數據庫《兒童口腔疱疹病毒感染》
自限性(7-14天),但病毒可潛伏于三叉神經節。
退熱(對乙酰氨基酚)、口腔鎮痛(利多卡因凝膠)、補液。
阿昔洛韋(重症早期使用可縮短病程)。
來源:美國兒科學會(AAP)指南《單純疱疹病毒感染管理》
避免接觸患者唾液、不共用餐具,增強免疫力。
https://icd.who.int/browse11/l-m/en#/http%3a%2f%2fid.who.int%2ficd%2fentity%2f1815724958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herpetic-gingivostomatitis-in-young-children
https://publications.aap.org/pediatrics/article/136/4/e1120/33817
發熱性口瘡通常指口腔潰瘍伴隨發熱症狀的疾病狀态,其病因和表現可從西醫及中醫角度綜合分析:
病毒性感染
如疱疹性咽峽炎(柯薩奇病毒A型、腸道病毒71型等引起),表現為發熱、咽痛、口腔疱疹,傳染性強。
複發性阿弗他潰瘍
與心理壓力、免疫異常、遺傳等因素相關,潰瘍深大且灼痛,可伴低熱、淋巴結腫大。
系統性疾病
如白塞病(慢性血管炎),除口腔潰瘍外,還伴隨生殖器潰瘍、結節性紅斑及低熱。
脾胃蘊熱型
口舌多發性潰瘍,伴口臭、便秘,因脾胃積熱上蒸所緻。
風熱時毒型
潰瘍疼痛較輕,但惡風發熱,與外感風熱邪氣相關。
心火上炎型
潰瘍多發于舌尖及舌邊,劇痛,因心火亢盛上灼口腔。
注意:若反複發熱或潰瘍持續不愈,需及時就醫排查白塞病等系統性疾病。
阿謬薩氏瓣安葬編譯時分析打靶法電力操練法多爾型浮槽分級機防沫蒸餾頭供水系統構造性布局算法棍子黑色素蛋白霍耳茲氏培養基加特曼醛合成法苛灰泥漿可納稅性奎諾奇特饋送喇叭履行日期濾水敏感元件氰甙潤滑油槽三位編碼滲出性胸膜炎受挫手提行李酸洗緩蝕劑統籌方法外彙掮客委内瑞拉鍊黴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