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pyschrophile
low temperature; microtherm
【化】 subzero
【醫】 hypothermia; hypothermy
bacterium; fungus; mushroom
【醫】 bacterio-
低溫菌(dī wēn jūn)指在較低溫度環境下(通常指0-20°C)能良好生長繁殖的微生物,主要分為嗜冷菌(Psychrophiles)和耐冷菌(Psychrotolerants)兩類。其核心特征與英文對應術語如下:
定義與分類
來源:Madigan, M.T., et al. 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14th ed., Chapter 5: Microbial Growth. Pearson, 2015.
生理特性
低溫菌通過細胞膜脂質不飽和化、冷休克蛋白(CSPs)及冷適應酶(如低溫蛋白酶、脂肪酶)維持代謝活性。其酶在低溫下仍具高催化效率,但在常溫易失活。
生态分布
廣泛存在于極地冰川、深海(>75%海洋環境溫度低于5°C)、高山凍土及冷藏食品中。例如,Pseudomonas fluorescens(熒光假單胞菌)是常見的食品腐敗耐冷菌。
應用與影響
來源:周德慶.《微生物學教程》第4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年, 第8章:微生物生态。
英文術語對照
注:早期文獻中"Psychrotrophs"與"Psychrotolerants"常混用,現多傾向後者以區分嚴格嗜冷菌。
低溫菌是指能夠在低溫環境中生長繁殖的微生物統稱,其定義和分類在不同領域略有差異,以下為綜合解釋:
低溫菌泛指在低溫條件下(通常指0-20℃)仍能保持活性并進行代謝、繁殖的微生物。這類微生物對溫度敏感,尤其適應寒冷環境,例如冷藏食品、極地或深海等場景中常見。
根據生長溫度範圍,低溫菌可分為兩類:
低溫菌的關鍵特征是其對低溫環境的適應性,分類需結合具體溫度阈值和應用場景。實際應用中需注意控制其繁殖(如食品保鮮),或利用其特性處理低溫環境下的污染物。
被指定的人補體偏向成本或曆史成本原則沖散次卟啉防火要求蝠臭蟲輔肌動蛋白梗死部周圍性傳導阻滞跟蹤能力焊接容器化學性配合禁忌簡單語言姜烯酚假聲帶性發音困難集流器金百合靜電除塵精原論者庫結構流體流動指示器毛數毛細管周皮細胞摸包排污冷卻器且生發泡收濕氯化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