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或曆史成本原則英文解釋翻譯、成本或曆史成本原則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cost or historical cost principle
分詞翻譯:
成本的英語翻譯:
costing
【經】 cost; cost,insurance,freight by plane; degression
或的英語翻譯:
either; maybe; or; perhaps
【計】 OR
曆史成本的英語翻譯:
【經】 historical cost
原則的英語翻譯:
fundamental; principle; tenet
【醫】 principle
【經】 general principles; principle
專業解析
成本與曆史成本原則的漢英詞典視角解析
1. 基本定義
成本(Cost)在會計學中指為獲取資産或服務所支付的經濟資源,通常以貨币形式計量。曆史成本原則(Historical Cost Principle)要求企業在財務報表中按資産或負債的初始取得成本進行記錄,而非當前市場價值。該原則是國際會計準則(IAS)和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的核心計量基礎。
2. 核心内容
- 初始計量:資産按照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金額計量,負債按實際收到的資金或承諾支付的金額記錄。例如,企業購買設備花費100萬元,即使設備市價波動,賬面上仍以100萬元反映(參考《企業會計準則第42號——會計要素計量》)。
- 後續計量:除非發生資産減值,否則不調整賬面價值。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在《財務報告框架》中強調,曆史成本提供可靠、可驗證的數據,避免主觀估值偏差。
3. 應用場景與局限性
- 適用性:適用于流動性低、市價波動小的資産(如固定資産),以及債務類項目。
- 局限性:無法反映通貨膨脹或市場價值變化,可能降低信息相關性。例如,房地産若按曆史成本記錄,可能與當前市值差異顯著(參考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第157號文件)。
4. 權威文獻支持
- 中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43條明确曆史成本為資産計量的主要方式。
- 國際會計準則IAS 16規定,不動産、廠場和設備“初始按成本計量”。
總結
曆史成本原則通過強調客觀性與可靠性,成為全球財務報告的基石,但其對動态經濟環境的適應性仍需結合其他計量方式(如公允價值)綜合評估。
網絡擴展解釋
曆史成本原則(又稱成本原則或實際成本原則)是會計計量中的核心原則之一,其核心内容可歸納如下:
一、定義與核心内容
曆史成本原則要求資産、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初始确認及後續計量均以經濟業務發生時的實際成本為基礎。具體包括:
- 資産計量:按取得時支付的現金、現金等價物或對價的公允價值記錄。
- 負債計量:按承擔現時義務時實際收到的款項或合同金額記錄。
- 後續調整:除計提減值準備或法規特殊規定外,賬面價值一般不得調整。
二、應用特點
- 客觀性與可靠性:以實際交易價格為依據,避免主觀估值偏差。
- 穩定性:資産價值不隨市場波動調整(如房産按購買價入賬,後續僅折舊不重估)。
- 對比分析基礎:通過曆史成本與資本投入的對比反映企業長期經營成果。
三、優缺點分析
優點 |
缺點 |
數據可驗證性強(基于實際交易憑證) |
無法反映資産當前市場價值(如房産增值) |
減少人為操縱空間 |
在通貨膨脹下可能低估資産 |
四、典型示例
企業以80萬元購入商務車,按曆史成本原則:
- 入賬價值:80萬元(實際支付金額);
- 後續處理:每年計提折舊,但車輛市價漲至100萬元時,賬面仍保持原成本減折舊後的淨值。
五、例外情況
若資産發生永久性減值(如設備損壞),需計提減值準備調整賬面價值。
以上内容綜合了會計實務中的核心定義與應用場景,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法規細節,可參考标注的網頁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