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fourth stage; fourth stage of labor
第四産程(Fourth Stage of Labor)在婦産科學中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概念,指胎兒及其附屬物(胎盤、胎膜)完全娩出後的關鍵恢複期,通常定義為産後2小時。此階段的核心是監測産婦生理狀态從妊娠向非妊娠期的過渡,預防産後出血等并發症。以下是詳細解釋:
傳統産程分為三個階段(宮口擴張期、胎兒娩出期、胎盤娩出期),而第四産程延伸至胎盤娩出後的2小時。此期間子宮需通過收縮關閉胎盤剝離面的血管,是産後出血風險最高的時段。
子宮需迅速收縮至臍平以下,形成“生理性止血帶”。醫護人員需定時觸診宮底高度及硬度,評估收縮強度(如宮底應堅硬如“闆狀”)。
約80%的産後出血發生在此階段,主因包括宮縮乏力、産道損傷或凝血障礙。常規措施包括:
密切觀察血壓(警惕子痫前期)、體溫(排除感染)、尿量(評估循環血量),以及産婦主訴(如肛門墜脹感提示血腫)。
中文術語 | 英文術語 | 定義場景 |
---|---|---|
第四産程 | Fourth Stage of Labor | 産後即刻監護期(0-2小時) |
子宮複舊 | Uterine Involution | 子宮收縮恢複至孕前狀态的過程 |
産後出血 | 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 | 産後失血量≥500ml(陰道分娩) |
縮宮素 | Oxytocin | 促進子宮收縮的肽類激素藥物 |
《産後出血預防與管理指南》強調第四産程的系統性監測(WHO Guidelines, 2022)。
實踐公告指出:第四産程是“黃金2小時”,需量化出血量并動态評估(ACOG Practice Bulletin No. 183, 2017)。
将第四産程納入高危産婦管理規範,要求建立“産後觀察室”标準流程(人民衛生出版社,第3版)。
通過結構化監測與幹預,第四産程管理顯著降低嚴重産後并發症發生率,是現代圍産期安全的核心環節。
第四産程是近年來醫學界提出的概念,指胎盤娩出後的産後觀察階段,主要用于監測産婦生命體征及并發症風險。以下是詳細解釋:
第四産程指胎盤娩出後的2-4小時,但臨床重點關注産後2小時()。傳統産程分為三個階段(宮頸擴張、胎兒娩出、胎盤娩出),而第四産程的提出是為了強化産後監護,降低孕産婦死亡率。
生命體征
每30分鐘監測血壓、脈搏、呼吸和體溫,防止産後休克或感染()。
出血風險
80%的産後出血發生在胎盤娩出後2小時内,需密切觀察子宮收縮硬度、宮底高度及陰道出血量()。
其他指标
檢查膀胱充盈度(避免尿潴留影響子宮收縮)、會陰傷口情況,并注意産婦保暖()。
第四産程是保障産婦安全的關鍵階段,通過系統化監測和護理,能有效預防産後嚴重并發症。若需更詳細臨床指南,可參考醫學教育網或中公教育網的權威資料。
保險經紀人的備忘單備用計算機苯胺黑草甘雙膦長城二甲葉酸放氣感受器非抽樣誤差公衆責任合法抵押黑色的壞帳準備金回複的簡捷法基本韌帶接觸長度解膠束化解脂酶空氣攪拌器裡-沃二氏系數馬兜鈴素麥羅啡每次行程驅動機驅逐出境的命令熱坑生理中性肥料燧石液未經加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