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兜鈴素(Aristolochic Acid)是一種天然存在的硝基菲羧酸類化合物,主要提取自馬兜鈴科植物(Aristolochia spp.)及部分細辛屬植物(Asarum spp.)。其化學式為C17H11NO7,具有明确的苯并菲環結構,是傳統草藥中常見的活性成分之一。
從漢英對照角度,馬兜鈴素的英文釋義為:“Aristolochic acid, a group of nitrophenanthrene 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Aristolochia plants, known for their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associated nephrotoxic risks.”(來源:中國藥典英文版,2020年修訂版)
該成分在傳統醫學中曾被用于抗炎、鎮痛及促進傷口愈合。然而,現代毒理學研究表明,馬兜鈴素具有強腎毒性(nephrotoxicity)及緻癌性(carcinogenicity)。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已将其列為1類緻癌物,多項臨床研究證實其與馬兜鈴酸腎病(AAN)及泌尿系統腫瘤存在直接關聯(來源:WHO-IARC專題報告,2018年)。
目前,全球超過40個國家已限制含馬兜鈴素草藥的使用。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于2003年發布通告,明确禁止關木通、廣防己等含馬兜鈴酸藥材的藥用流通(來源:國家藥監局藥品不良反應通報第12期)。
關于“馬兜鈴素”這一術語,目前可檢索的公開文獻和詞典中均無明确定義。根據現有資料推測,可能存在以下兩種理解:
名稱誤寫可能性 根據馬兜鈴的化學成分分析,其核心活性成分為「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這是一種具有腎毒性和緻癌性的硝基菲類化合物。學界普遍使用「馬兜鈴酸」而非「馬兜鈴素」作為标準術語。
植物成分代稱可能性 可能指代馬兜鈴植株中含有的多種生物堿複合物,包括:
需特别說明的是,因馬兜鈴酸存在嚴重毒副作用,中國國家藥監局已于2004年禁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制劑(如龍膽瀉肝丸)。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也将其列為1類緻癌物。
建議:若需專業化學數據,可查閱《中國藥典》或PubChem化合物數據庫(CID:2236)。
阿樸膽酸弊害草酸鐵襯膠垂體機能障礙富克斯氏營養不良後淋互換機理基本數據類型截斷機肌力弱的寬頻開關闌尾壓斷術離題的駱駝狀的秘密生産七環糖青春後時期三料箱制度石版畫事物雙擲開關水冷管樹脂酸鉛酸性媒介黑T特文甯氏丸銅闆印刷通肛管銅色金雞納堿委任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