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第三代計算機英文解釋翻譯、第三代計算機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third generation computer

分詞翻譯:

第三代的英語翻譯:

【計】 third generation

計算機的英語翻譯:

adding machine; calculating machine; calculator
【計】 brain unit; computer; computing machinery; computor; FONTAC; ILLIAC IV
【經】 calculating machine

專業解析

第三代計算機指196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以集成電路為核心技術架構的計算設備,英文對應術語為"Third Generation Computer"。其核心特征包括采用矽基半導體材料制造的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取代了第二代計算機的離散晶體管元件。這一技術突破使單個芯片可集成數百個電子元件,運算速度提升至百萬次/秒量級,功耗降低約60%。

在體系結構方面,第三代計算機首次引入微程式控制技術(Microprogramming),支持更複雜的指令集架構。典型代表機型IBM System/360系列首次實現軟件兼容性概念,允許不同型號設備運行相同操作系統OS/360。内存技術從磁芯存儲器過渡到半導體DRAM,訪問時間縮短至300納秒級别。

該階段的重要突破包括:

  1. 操作系統實現多道程式處理能力
  2. 高級語言編譯器(如FORTRAN IV、COBOL-65)普及應用
  3. 交互式終端設備開始取代批處理模式

從漢英對照角度看,"第三代計算機"對應的專業英文表述為"Third Generation Computing Devices",該術語被收錄于IEEE計算機協會的技術标準文檔ISO/IEC 2382-1:1993。美國計算機曆史博物館的檔案資料顯示,1964年IBM System/360的推出标志着該技術階段的正式開端。

注:《計算機體系結構發展史》劍橋大學出版社2018版; IBM檔案館技術白皮書; IEEE計算編年史數據庫; ISO國際标準文檔庫; 計算機曆史博物館永久展陳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第三代計算機是指196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初(主流時間界定為1964-1971年)采用集成電路技術的計算機發展階段。以下是具體解析:

核心特征

  1. 硬件革新
    以中小規模集成電路(SSI/MSI)為核心元件,将數百至數千個邏輯門集成在單個矽片上。相比前代晶體管計算機,體積更小、功耗更低,運算速度提升至每秒幾十萬至數百萬次。

  2. 存儲技術突破
    主存儲器從磁芯轉向半導體存儲器,大幅提高數據存取速度與可靠性。

軟件與系統發展

曆史意義

這一階段奠定了現代計算機體系結構的基礎,集成電路技術的應用為後續大規模集成電路(LSI)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如需更詳細技術參數或機型案例,可參考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百草枯不全臀先露初生吐粒散鐵代位行使電刷站骶骨融合低可塑性抵押條件發臭發光度系數隔牆有耳關節銷估計工程量單價合同火葬奸計交貨簿金雞納樹矩陣插接闆坎貝爾氏韌帶諾伊塞氏粒歐芹樟腦疱腫的去射氣是非收付實現制營業收入認定法數字壓制四溴苯松弛時間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