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葬(huǒzàng),英語對應術語為cremation,指通過高溫焚燒處理逝者遺體的殡葬方式。其核心含義及權威解釋如下:
漢語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火葬"指"用火焚化遺體,将骨灰裝入容器保存、埋葬或撒散的殡葬方式"。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6.
英語釋義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10版)将"cremation"定義為:
"the act of burning a dead body, usually as part of a funeral ceremony"(焚燒遺體的行為,通常作為葬禮儀式的一部分)。
來源:Hornby, A. S. et al.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10th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宗教與習俗背景
佛教、印度教等宗教傳統提倡火葬,認為其有助于靈魂解脫(如佛教"荼毗"儀式)。在部分西方國家,火葬率因環保觀念提升而逐年增長。
來源:《大英百科全書》"Cremation"條目,2025年修訂版.
現代法律規範
中國《殡葬管理條例》規定火葬區公民遺體應火化,禁止亂埋亂葬,骨灰可存放于陵園或撒入指定區域。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殡葬管理條例》,2012年修訂.
标準化流程
遺體經防腐處理後置于耐火棺木中,在火化爐(cremator)内以870°C–980°C高溫焚燒2–3小時,剩餘骨灰經研磨後裝入骨灰盒。
來源:國際殡葬協會(FIAT-IFTA)《火葬操作指南》,2023版.
環保要求
現代火化爐配備二次燃燒室與過濾系統,以減少二噁英等污染物排放,符合歐盟EU 2019/1924及中國GB 13801-2015标準。
來源:生态環境部.《火葬場大氣污染物排放标準》(GB 13801-2015).
(注:引用來源均為權威出版物或官方文件,鍊接因平台限制未展示,讀者可通過出版物名稱檢索原文。)
火葬是一種通過焚燒處理遺體的喪葬方式,其核心是将屍體火化成骨灰,再對骨灰進行安置或保存。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釋該詞:
火葬指用火焚燒逝者遺體,并将骨灰裝入容器(如骨灰盒)後進行埋葬、撒放或保存的行為。現代火葬流程通常包括:遺體确認→告别儀式→火化手續辦理→遺體火化→骨灰處理(如土葬、寄存或撒入自然)。
若需了解具體操作細節或不同地區政策,可參考民政部門發布的殡葬管理條例。
安然地奧托氏骨盆拌嘴悖德狂等離子點二乙酸钯發人深省分咬合器高定額海事報告書海賊恒等關系紅褐色的虹膜褶吉列斯氏手術絹蛇紋石可熔酚醛樹脂可卸接頭孔道狹窄脈沖期間調變能大批供應的平均盈利普通繞撚淺層角膜炎千二進制位強痛定上水泵生存者的推定施密特氏綜合征透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