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價指電力商品在市場中交易的價格,反映電能生産、傳輸和分配的成本及供需關系。以下是詳細解釋:
電價(diànjià)
漢語釋義:單位電力消費所支付的費用,涵蓋發電成本、輸配電損耗、政府稅費及合理利潤。
英文對應術語:Electricity Price 或Electricity Tariff,國際能源署(IEA)将其定義為“用戶為每單位電能支付的價格”(IEA Glossary)。
包括燃料(煤、天然氣等)、設備折舊及運維費用。例如,煤電成本約0.3-0.4元/千瓦時(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2023)。
電網企業輸送電力的費用,由國家發改委按電壓等級統一核定(《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定價辦法》)。
如可再生能源附加費(0.019元/千瓦時)、水庫移民補貼等(財政部文件財綜〔2022〕6號)。
在電力市場化交易中,供需波動導緻的浮動價格(如廣東電力交易中心現貨市場)。
類型 | 適用對象 | 定價機制 | 示例 |
---|---|---|---|
居民電價 | 家庭用戶 | 階梯電價(分三檔遞增) | 北京一檔0.4883元/千瓦時 |
工商業電價 | 企業、工廠 | 分時電價(峰谷差價>3:1) | 江蘇峰段1.2元/千瓦時 |
農業電價 | 農業生産 | 優惠電價(低于成本) | 全國平均0.4-0.6元/千瓦時 |
市場化電價 | 大工業用戶 | 雙邊協商/現貨競價 | 山東2024年均價0.42元/千瓦時 |
國家發改委《關于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發改價格〔2021〕1093號)明确峰谷電價劃分标準。
國際能源署《World Energy Outlook 2023》指出全球電價受化石燃料價格波動影響顯著(IEA報告鍊接)。
《電力經濟學》(清華大學出版社)将電價定義為“電能商品價值的貨币表現”,其形成需兼顧效率與公平原則。
電價是指電力産品在生産和銷售過程中形成的貨币價值表現,具體指用戶使用電能時需支付的費用标準。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電價是電力企業向用戶銷售電能時收取的費用标準,反映電能生産、傳輸、分配和銷售過程中的成本及合理利潤。根據《電力法》,電價在法律層面包含三個核心部分:
主要涉及電力行業管理、能源政策制定、企業用電成本核算等領域。例如,工商業用戶可通過分析分時電價優化用電時段以節省成本。
如需進一步了解電費計算方式或省電技巧,可參考相關法律條文(如《電力法》第三十五條至三十八條)或電費賬單解析指南。
備用件腸結腸瘘成果管理達維遜氏區分試驗分塊查找供液泵環甲關節的見長計劃周期極小成員跨度距離鍊球菌的民事侵權法謀生腦骶自主神經系統鎳延遲線親戚的屈曲指生物鹼劑量規定示差極譜使過飽和水罨四弦琴碳酸氫三鈉天鵝皮同步門托馬西氏征土狀石墨完全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