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avy snow
大雪(Dàxuě)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詞彙,在漢英詞典中通常呈現以下解釋層次:
一、節氣概念 《現代漢英大詞典》将其定義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對應公曆12月6-8日,英文譯作"Major Snow"。《中國天文曆法綱要》指出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标志着仲冬時節開始。此時期東亞地區冷空氣活動頻繁,北方多出現顯著降雪,《中國氣象百科全書》記載該節氣與農事活動密切相關,反映古代農耕文明對自然規律的總結。
二、氣象學定義 《大氣科學術語》将"大雪"解釋為24小時内降雪量達5.0-9.9毫米的天氣現象,世界氣象組織(WMO)對應英文術語為"heavy snow"。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将積雪深度超過15厘米定義為大雪天氣的參考指标。該标準在《國際天氣現象編碼規範》中被全球多數氣象機構采用。
三、文化引申義 在文學語境中,《漢英對比語言學》記錄其常被借喻為"重大考驗",如"經大雪而不倒"對應英文成語"weather the storm"。民俗學研究顯示,北方地區至今保留着"大雪腌肉"的傳統習俗,該表述在《中華民俗大觀》中被直譯為"preserve meat during Major Snow"以保留文化意象。
“大雪”一詞包含兩層主要含義,綜合多來源信息解釋如下:
定義與時間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通常在公曆12月6日-8日交節,太陽到達黃經255度。它标志着仲冬(子月)的正式開始,晝夜溫差進一步增大,白天漸短。
氣候特征
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顯著下降,最低溫普遍低于0℃,降水形式以雪為主,但實際降水量可能減少(北方地區12月平均降水量僅幾毫米)。強冷空氣與暖濕氣流交彙時易形成大雪或暴雪。古人将大雪分為三候:“鹖鴠不鳴;虎始交;荔挺出”。
名稱由來
與小雪節氣相比,“大雪”指降雪概率更高、範圍更廣,而非指雪量一定大。“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反映了古人對氣候趨勢的觀察。
文化與習俗
民間有腌肉、封河觀賞等習俗,并注重防寒保暖養生。
指降雪量大的雪,古籍中早有定義,如《左傳》載“平地尺為大雪”。唐詩“大雪滿弓刀”(盧綸)等文學描述也印證了這一含義。
補充:大雪的英文譯名為“Major Snow”。若需了解具體習俗或農事活動,可進一步查閱民俗資料來源。
半食次要權益促黑激素錯報貸記憑單到達目的地方寸矽片回程的互相諒解間接材料價格差異饑锇療法聚諾昔林兩側脫位離子排斥柱羅克氏征模拟電腦目測檢查那可丁偏身感覺減退葡萄糖糖精切草機全角熱誠的宣言日内瓦公約設計自動化系統十七酸鹽視軸正常酸式蘋果酸鹽挖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