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electronic computing unit
electron
【化】 electron
【醫】 e.; electron
【經】 arithmetical unit
電子計算單位是衡量電子設備數據處理能力的标準化量度體系,主要用于描述存儲容量、傳輸速率和運算效率。以下是核心概念的分項解釋:
基本數據單位
處理速度單位
存儲容量單位
複合計算單位
“電子計算單位”這一表述可能涉及多個領域的計量概念,需結合不同場景進行解釋:
比特(bit)
信息的最小單位,表示二進制中的0或1,用于衡量數據量或傳輸速率(如Mbps)。
字節(Byte)
1字節=8比特,常用于文件大小、内存容量等場景(如KB、MB、GB)。
赫茲(Hz)
衡量處理器時鐘頻率,如3.5 GHz表示每秒35億次周期運算。
FLOPS
每秒浮點運算次數,用于超級計算機性能評估(如1 TFLOPS=每秒1萬億次運算)。
電荷:庫侖(C)
1庫侖=1安培電流在1秒内傳輸的電荷量。
電流:安培(A)
單位時間内通過導體的電荷量,1A=1庫侖/秒。
電壓:伏特(V)
電勢差單位,1V=1焦耳/庫侖。
部分雲平台使用ECU(EC2 Compute Unit)作為虛拟計算能力基準,例如1 ECU≈1.0-1.2 GHz 2007年CPU性能。
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電子計算單位”的指向。若涉及計算機性能,通常指處理速度或數據量單位;若涉及電子工程,則與電荷、電流等物理量相關;在雲計算場景中可能指虛拟化資源的量化标準。
标準材料成本鼻溢不當壓力産色鍊絲菌出錯登記程式帶雙圈的盲闆膽囊空腸吻合術刀豆氨酸反應平衡工場内之食品店管理辦法固定形式編碼鬼針草屬過敏素加班津賠經營的薄弱環節極限篩捐贈類光流化床吸附器模拟語言腦震傷内線傾卸車屈特諾氏淋巴結三蓖麻精滲入的適應式路徑選擇調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