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electride
electron
【化】 electron
【醫】 e.; electron
【化】 chemical compound
電子化合物(Electron Compound),又稱休姆-羅瑟裡相(Hume-Rothery Phase),是一類特殊的金屬間化合物,其晶體結構的穩定性主要取決于價電子濃度(VEC)而非原子尺寸或電負性差異。以下是基于材料科學權威文獻的詳細解釋:
電子化合物由英國冶金學家威廉·休姆-羅瑟裡(William Hume-Rothery)于1926年提出,指在特定價電子濃度下形成的、具有固定晶體結構的金屬間相。其命名規則為:
來源:Hume-Rothery, W. The Structure of Metals and Alloys. Institute of Metals, 1936.
價電子濃度主導
電子濃度計算公式:
$$ text{VEC} = frac{sum (text{價電子數} times text{原子數})}{text{總原子數}} $$
例如CuZn(β黃銅)中,Cu貢獻1個電子,Zn貢獻2個電子,VEC=(1+2)/2=1.5。
典型合金體系
合金系 | 電子化合物實例 | VEC範圍 | 結構類型 |
---|---|---|---|
Cu-Zn | CuZn (β黃銅) | 1.45-1.55 | BCC |
Cu-Al | Cu₉Al₄ (γ相) | 1.60-1.65 | 複雜立方 |
Ag-Cd | AgCd₃ (ε相) | 1.70-1.75 | HCP |
來源:ASM International. ASM Handbook, Volume 3: Alloy Phase Diagrams. ASM International, 2016.
特征 | 電子化合物 | 離子/共價化合物 |
---|---|---|
結合鍵 | 金屬鍵為主 | 離子鍵/共價鍵 |
導電性 | 良導體 | 絕緣體/半導體 |
結構決定 | 價電子濃度(VEC) | 原子尺寸比/電負性差 |
典型實例 | Cu₅Zn₈ (γ黃銅) | NaCl (離子化合物) |
來源:Callister, W.D.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 Introduction. Wiley, 2018.
近年研究發現,電子化合物在高溫合金(如Ni-Al系)、儲氫材料(如Mg-Ni系)中具有特殊性能。例如:
來源:
-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Intermetallic Alloys Database.
- Schlapbach, L. Nature (2001), "Hydrogen as a Future Energy Carrier".
“電子化合物:由特定電子濃度決定的金屬間化合物,晶體結構服從休姆-羅瑟裡規則。”
“Electron Compound: Intermetallic phases stabilized by a specific electron-to-atom ratio.”
來源:
- 中國金屬學會. 《中國冶金大詞典》. 冶金工業出版社, 1999.
- IUPAC. Compendium of Chemical Terminology (Gold Book), 2019.
電子化合物(又稱電子濃度化合物或休姆-羅瑟裡化合物)是一類特殊的金屬間化合物,其形成主要取決于電子濃度(即每個原子貢獻的自由電子數),而非傳統的化學鍵或原子價。以下是關鍵點解析:
電子化合物常見于合金體系中,例如銅、銀、金與鋅、鋁等金屬的合金。其晶體結構類型由電子濃度決定:
根據電子濃度不同,對應三種主要結構:
其穩定性受休姆-羅瑟裡規則影響,包括:
特征 | 電子化合物 | 普通離子/共價化合物 |
---|---|---|
結合力 | 金屬鍵為主 | 離子鍵/共價鍵 |
成分可變性 | 成分可在一定範圍内變化 | 固定化學計量比 |
導電性 | 良導體 | 通常為絕緣體或半導體 |
總結來說,電子化合物通過電子濃度主導的結構匹配,在材料科學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在合金設計中提供了性能調控的新維度。
奧佛尼紅素擺線式氣表胞質的彈回性單調的反潮流反向平行的跟蹤檢驗程式貢博氏變性共沸蒸餾固定域骨軟骨脫離厚重結節性脈管炎快速減敏連綿的鍊式控制表難達處噴燈硼氫化溶液劑入門書三線發電機生産函數石蠶甙史密斯.彼得遜氏釘松節油團體烷基醇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