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isosterism
electron
【化】 electron
【醫】 e.; electron
class; grade; rank; wait; when
【機】 iso-
arrange; eject; exclude; line; platoon; raft; range; rank; row; tier
【化】 blower
alike; be the same as; in common; same; together
【醫】 con-; homo-
physics
【化】 physics
phenomenon; appearance
【化】 phenomenon
【醫】 phenomenon
【經】 phenomenon
電子等排同物理性現象(Isosterism)是指具有相似電子結構和空間排列的原子、離子或分子基團,在化合物中相互替換時能産生相似物理化學性質的現象。該概念由化學家歐文·朗缪爾于1919年提出,是藥物設計、材料科學等領域的重要理論基礎。
電子等排體(Isosteres)
指外層電子數目和排布方式相似的不同原子或基團(如N與O⁻、CH與N),其原子半徑、電負性等物理參數接近,導緻化學行為相似。例如CO₂(O=C=O)與N₂O(N=N⁺=O⁻)具有相似的線性結構和16個價電子。
同物理性表現
等排體替換後,化合物的熔點、溶解度、偶極矩等物理性質,以及酸堿性、反應活性等化學性質保持高度一緻性。如苯(C₆H₆)與噻吩(C₄H₄S)因電子離域體系相似,均具芳香性。
經典等排體
應用案例:抗代謝藥物設計中,用-F替換-H(如5-氟尿嘧啶),利用相似空間體積幹擾DNA合成。
生物電子等排體
拓展至非經典結構(如-CH=CH-與-S-),強調生物活性相似性。例如:
根據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定義,電子等排需滿足價電子數相等與幾何構型匹配的雙重标準(來源:《Compendium of Chemical Terminology》)。量子化學計算表明,等排體的分子軌道能級分布與電子密度雲高度吻合,例如CO與N₂的HOMO-LUMO能隙差值小于0.5 eV(來源:《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權威參考文獻
- Langmuir, I. (1919).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41(10): 1543–1559. (原始理論提出)
- Thornber, C. W. (1979).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8: 563–580. (生物電子等排分類體系)
- IUPAC. (2014). Gold Book Online: "Isosterism". (國際标準定義)
電子等排體(Isosteres)是指具有相似外層電子數目、立體構型或其他關鍵物理化學性質的原子、離子或分子基團。這一概念最早由Langmuir于1919年提出,現廣泛應用于藥物設計等領域。以下從定義、物理性質相關性、應用三個方面詳細解釋:
電子構型相似性
電子等排體的基本條件是外層電子數目相等,例如:
立體構型匹配
需滿足相近的分子大小、鍵角及空間排列,如-Cl、-Br、-CH₃因體積和電子分布相似可相互替代。
電子等排體需在以下參數中呈現高度相似性():
在藥物化學中,通過替換電子等排體可優化藥物活性或降低毒性。例如:
典型示例:
早期抗瘧藥奎甯的結構改造中,用生物電子等排體替換苯環上的取代基,成功開發出活性更高、副作用更小的氯喹類藥物。
電子等排現象的本質是通過物理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實現功能替代,這種策略已成為現代藥物研發的核心手段之一。
阿貝林氏試驗八股巴力多法則變形性腹膜炎槽孔效應車轄磁居裡溫度發起者福斯多新活動變換機能性攣縮靜電耦合巨型細胞可使用的零讀數每日曆日桶數密封輕便泵幕窦鈉酪蛋白培養基尼特取得附屬企業股權帳面價值超過成本數軟木醇酸上岸碼頭上刑生物發生說時效變形手背區雙螺杆壓條機順旋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