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附屬企業股權帳面價值超過成本數英文解釋翻譯、取得附屬企業股權帳面價值超過成本數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book value of subsidiary stock at acquisition in excess of cost
分詞翻譯:
取得的英語翻譯:
acquire; fetch; gain; obtain; procure; take out; taking; trover
【經】 acquisition; procuration
附屬的英語翻譯:
affiliate; appertain; pertain; subsidiary; auxiliary
【計】 attached
【醫】 subordination
企業的英語翻譯:
enterprise; industry; undertaking
【經】 business; business enterprice; enterprise; establishment; firm
undertaking
股權的英語翻譯:
【經】 stock equity; stock rights
帳面價值的英語翻譯:
book value
【法】 book value
超過的英語翻譯:
exceed; excess; overrun; preponderate over; surpass
【醫】 hyper-
【經】 overbalance
成本的英語翻譯:
costing
【經】 cost; cost,insurance,freight by plane; degression
數的英語翻譯:
a few; count; enumerate; fate; frequently; list; number; numeral; numeric
reckon; repeatedly; serveral
【計】 crossing number; N
【醫】 number
【經】 number
專業解析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釋,“取得附屬企業股權帳面價值超過成本數”指母公司收購子公司股權時,所支付的對價(成本)低于所取得子公司淨資産賬面價值相應份額的差額。該概念的核心在于收購成本與所獲淨資産賬面價值的比較,具體解析如下:
-
術語拆解與會計實質
- 取得附屬企業股權 (Acquisition of Subsidiary Equity):指母公司通過購買方式獲得對另一企業(子公司)的控制權。
- 帳面價值 (Book Value):指子公司淨資産(資産總額減負債總額)在其自身財務報表上按曆史成本計量的價值。
- 成本數 (Cost):指母公司為取得該股權實際支付的購買對價(現金、非現金資産或發行權益證券的公允價值)。
- 超過 (Exceeds):此處指子公司的淨資産賬面價值中歸屬于母公司所購股權的份額大于母公司支付的購買成本。
- 實質:該差額反映了母公司以低于子公司淨資産賬面價值的價格獲得了其股權,在合并財務報表中需進行特殊處理。
-
會計處理與準則依據
根據中國企業會計準則(CAS 20)《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 3)《企業合并》,當購買成本低于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淨資産公允價值份額時,首先需複核可辨認淨資産公允價值及購買成本的計量。若複核後仍存在差額,該差額(即“取得附屬企業股權帳面價值超過成本數”的實質結果)計入當期損益(營業外收入)。此差額常被稱為“負商譽”(Negative Goodwill),但需注意其并非一項資産,而是購買方在交易中獲得的“議價購買利得”(Bargain Purchase Gain)。
-
成因分析
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
- 折價收購:賣方因財務困境、急需資金或戰略調整等原因,願意以低于淨資産價值的價格出售股權。
- 公允價值調整:子公司某些資産(如過時存貨、不良貸款)的公允價值可能低于其賬面價值,導緻可辨認淨資産公允價值總額低于賬面價值總額。若購買成本基于公允價值談判,且低于調整後的可辨認淨資産公允價值份額,則産生利得。
- 計量誤差複核:準則要求對差額進行複核,确保其并非因計量錯誤(如低估負債或高估資産)所緻。
-
實例說明
假設母公司支付800萬元現金收購子公司80%股權。收購日,子公司淨資産賬面價值為1200萬元(其中可辨認淨資産公允價值經評估也為1200萬元)。
- 母公司取得淨資産賬面價值份額 = 1200萬 * 80% = 960萬元。
- 母公司支付成本 = 800萬元。
- 差額 = 960萬 - 800萬 = 160萬元(即賬面價值超過成本數)。
此160萬元差額經複核無誤後,母公司應在合并報表中确認為當期營業外收入(利得)。
權威參考來源:
- 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及其應用指南,明确規定了購買成本低于取得可辨認淨資産公允價值份額時的會計處理(計入當期損益)。具體條款可查閱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官網或相關準則彙編。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發布的《IFRS 3 Business Combinations》,對Bargain Purchase Gain的處理有詳細規定(确認為損益)。來源: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
網絡擴展解釋
“取得附屬企業股權帳面價值超過成本數”是一個會計術語,主要用于企業合并時的財務處理場景,其核心含義和影響如下:
一、定義解析
該術語的英文對應為“book value of subsidiary stock at acquisition in excess of cost”,指母公司收購子公司股權時,所獲得的子公司股權賬面價值(Book Value)高于母公司實際支付的收購成本(Cost)所産生的差額。例如:
- 子公司淨資産賬面價值為1000萬元,母公司以800萬元收購其股權,則差額200萬元即屬于該情況。
二、會計處理邏輯
-
差額産生原因:
- 子公司資産被低估(如固定資産未按市場價值重估);
- 母公司通過談判獲得低于賬面價值的收購價格(如子公司急需資金或存在潛在風險)。
-
財務影響:
-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若收購成本低于被收購方可辨認淨資産的公允價值,差額需确認為當期損益(通常歸類為“營業外收入”或“廉價購買利得”)。
- 若子公司賬面價值包含未記錄的商譽或無形資産,需進一步調整合并報表項目。
三、實務應用
- 合并報表調整:母公司需在合并時将差額部分沖減子公司相關資産或負債的賬面價值,若仍存在剩餘差額,則确認收益。
- 稅務影響:可能涉及資本利得稅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的計算。
四、注意事項
需區分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賬面價值基于曆史成本,而公允價值反映市場價值,兩者差異可能影響合并後的資産計價和後續攤銷。
建議在實際操作中結合具體會計準則(如IFRS 3或CAS 20)進行詳細核算,并咨詢專業會計師。更多案例可參考企業合并相關教材或財務準則原文。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埃伯特氏螺旋體保雷沙門氏菌玻璃纖維過濾器初期詢問單色視大青葉對外貿易二氧礬鞣羊皮手套革鈣定量器光學膠核醫學呵責互惠信用協定建立幾何效應晶體管分析器急性炎連續照片齧合齒條平面式植入物全字取得的方式驅動訊號熔接熱食管除鲠器食管外的數學方法聽神經後的外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