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巴拿馬運河英文解釋翻譯、巴拿馬運河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the Big Ditch

分詞翻譯:

巴拿馬的英語翻譯:

Panama

運河的英語翻譯:

canal; canalage; cutoff; fosse; klong; waterway
【法】 canal

專業解析

巴拿馬運河(Panama Canal)是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的人工航運水道,位于中美洲巴拿馬共和國境内,全長約82公裡。其核心功能是通過三級船閘系統(如米拉弗洛雷斯船閘)擡升或降低船舶水位,克服區域地形高差,實現跨洋航行。該運河采用船閘式設計,最大通航船舶規格為“新巴拿馬型”(Neopanamax),允許載重噸位達14.5萬噸的貨輪通過。

從曆史維度看,運河于1914年由美國主導建成,2000年主權移交巴拿馬政府,現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ACP)運營管理。根據國際航運協會數據,該水道承擔全球約6%的海運貿易量,顯著縮短了亞洲至美國東海岸的航程(相比繞行南美合恩角減少約1.4萬公裡)。

地理學研究表明,運河選址依托天然地理優勢——利用加通湖(Gatun Lake)等水域作為航道主體,結合查格雷斯河(Chagres River)的水源供給系統。該工程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列為“現代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

巴拿馬運河(Panama Canal)是位于中美洲巴拿馬共和國中部的人工水道,橫貫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以下是其核心信息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巴拿馬運河是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屬于水閘式運河。根據詞典解釋,其全長約81.3千米(部分資料記為82千米),最窄處152米,最寬處304米,兩端設有三座水閘以調節水位。它縮短了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的航程約5000-10000公裡,承載全球約5%-6%的貿易貨運量,被譽為“世界橋梁”。


二、曆史背景

  1. 建造曆程

    • 法國于1881年首次嘗試開鑿,但因工程難度、資金短缺和勞工高死亡率(約3萬人喪生)而失敗。
    • 美國1904年接手工程,利用巴拿馬獨立後的不平等條約獲得運河區控制權,最終于1914年完成通航。
  2. 主權鬥争

    • 運河區曾長期被美國控制,成為“國中之國”。1964年巴拿馬爆發“護旗運動”,經過數十年抗争,最終在1999年12月31日收回主權。

三、技術與運營


四、戰略與經濟意義

  1. 貿易作用
    縮短美國東海岸與亞洲的航程約7000海裡,74%的運河貨物來自亞洲并運往美國東部港口,極大降低全球物流成本。

  2. 軍事與地緣政治

    • 冷戰時期,美國在運河區部署核潛艇和導彈防禦系統,控制兩大洋軍事調動。
    • 當前仍是能源運輸關鍵通道,歐洲液化天然氣(LNG)進口高度依賴運河。

五、争議與挑戰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來源如、8、9(标注日期為2025年的最新分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凹雕的抽氣器存貨價值動情期的多回路控制方位角分解查詢分離附标數據名浮頭換熱器庚烯二酸光氧化物混附響應貨物到達檢測方式肩峰角間接費用标準成本艱苦卓絕矯形外科學經法律确認孿函數拟副交感的去氨熱沉澱素原山梨糖醇酐縮腸絨毛素梭狀拟杆菌貼現手續費圍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