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頭換熱器英文解釋翻譯、浮頭換熱器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floating head heat exchanger
分詞翻譯:
浮的英語翻譯:
float; on the surface; unstable
【化】 flotation
頭的英語翻譯:
beginning or end; cobbra; conk; crumpet; end; first; garret; hair; head
leading; nob; noddle; pate; sconce; side; top; twopenny
【醫】 capita; caput; cephal-; cephalo-; head; kephal-; kephalo-
換熱器的英語翻譯:
【化】 heat exchanger
專業解析
浮頭換熱器(Floating Head Heat Exchanger)是管殼式換熱器(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的一種重要結構形式,其名稱直接反映了其核心設計特征。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核心特征
- 中文:浮頭換熱器 - "浮頭"指換熱器管束(Tube Bundle)一端可以自由伸縮的管闆(Tube Sheet)及相關組件構成的整體結構。該端不受殼體約束,能隨溫度變化自由"浮動",補償管束與殼體間的熱膨脹差。
- 英文:Floating Head Heat Exchanger - "Floating Head" specifically refers to the assembly at one end of the tube bundle that is not rigidly fixed to the shell, allowing it to move or "float" axially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ial thermal expansion between the tubes and the shell.
2. 結構詳解
- 浮頭組件 (Floating Head Assembly):這是關鍵部件,通常包括:
- 浮頭管闆 (Floating Tubesheet):連接管束末端管子的闆,不固定于殼體。
- 浮頭蓋 (Floating Head Cover / Bonnet):一個可拆卸的蓋闆,與浮頭管闆一起封閉管程(Tube Side)介質。
- 鈎圈 (Split Shear Ring / Gag Ring):一個分半的環形部件,用于将浮頭蓋夾緊在浮頭管闆上,并允許軸向移動。部分設計使用螺栓直接連接。
- 殼體 (Shell):容納管束和殼程(Shell Side)介質的圓筒。
- 固定管闆端 (Stationary Head End):管束另一端通常固定于殼體上,包含固定管闆(Stationary Tubesheet)、管箱(Channel / Stationary Head)等。
- 膨脹節 (Expansion Joint - 可選):在殼體上可能設置膨脹節以提供額外的柔性,但浮頭結構本身是主要的補償手段。
3. 工作原理與優勢
- 熱膨脹補償 (Thermal Expansion Compensation):當管束(受管程介質溫度影響)與殼體(受殼程介質溫度影響)因溫度不同而發生不等量膨脹時,浮頭端可自由移動,避免了因熱應力導緻的設備變形、洩漏或損壞。這是其相對于固定管闆式換熱器(Fixed Tubesheet Heat Exchanger)的核心優勢。
- 易于維護 (Ease of Maintenance):浮頭端設計為可拆卸。檢修時,隻需打開殼蓋(Shell Cover),即可将整個管束從殼體中抽出(Tube Bundle Removal),便于對管束内外(即管程和殼程)進行徹底的清洗、檢查、堵漏或更換。這對于易結垢、易堵塞或需要頻繁維護的工況至關重要。
4. 典型應用場景
浮頭換熱器因其優越的熱補償能力和維護便利性,廣泛應用于以下領域:
- 石油煉制與化工:如常減壓蒸餾、催化裂化、加氫處理等裝置中的重沸器、冷卻器、冷凝器。
- 能源電力:如電廠中的潤滑油冷卻器、鍋爐給水加熱器。
- 其他工業:需要處理大溫差、易結垢介質或要求高可維護性的換熱場合。
5. 相關标準與規範
浮頭換熱器的設計、制造和檢驗需遵循嚴格的國際或國家标準,例如:
- ASME Boiler and Pressure Vessel Code, Section VIII, Division 1 (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鍋爐及壓力容器規範)
- TEMA Standards (Tubular Exchanger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Standards - 管式換熱器制造商協會标準),該标準對浮頭換熱器(TEMA Type AES, BES, etc.)的結構細節有詳細規定。
- GB/T 151-2014《熱交換器》(中國國家标準)
參考來源:
- 根據機械工程領域标準術語及換熱器設計原理,浮頭換熱器的核心定義和結構特征已形成廣泛共識。其詳細設計和應用可參考權威工程手冊如《Perry's Chemical Engineers' Handbook》或《Heat Exchanger Design Handbook》中關于管殼式換熱器的章節。具體标準信息可查閱ASME官網 (https://www.asme.org/) 或TEMA官網 (https://www.tema.org/) 發布的現行标準文檔。中國國家标準GB/T 151可在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平台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浮頭式換熱器是管殼式換熱器的一種,其核心特征在于一端的管闆可自由移動,以消除熱膨脹帶來的應力。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定義與結構
浮頭式換熱器由殼體、管束、固定端管闆、浮頭端管闆及輔助部件組成。浮頭端包含浮動管闆、鈎圈(或新型凹槽結構)和浮頭蓋,通過可拆卸設計實現管束的自由伸縮和整體抽出。傳統結構中,浮頭端通過鈎圈固定,而新型設計(如所述)取消了鈎圈,改用凹槽與螺杆密封組合,簡化了結構并提高密封性。
2.工作原理
- 消除溫差應力:當管程與殼程介質溫差較大時,浮頭端可沿軸向自由移動,避免因熱膨脹差異導緻的結構變形或熱應力。
- 便于維護:管束可整體抽出,方便清洗管程和殼程,尤其適用于易結垢或腐蝕性介質的工況。
3.核心優勢
- 適應性強:適用于高溫(≤450℃)、高壓(≤6.4MPa)及大溫差場景。
- 維護便捷:管束可拆卸設計大幅降低清洗難度。
4.主要缺點
- 結構複雜:相比固定管闆式換熱器,其制造成本高約20%。
- 密封挑戰:浮頭端在運行中若發生洩漏,檢測和修複難度較大。
5.典型應用
主要用于化工、石油、電力等行業中溫差大或易結垢的換熱場景,例如原油冷卻、蒸汽冷凝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型號或工程案例,可參考、5、7等來源的完整技術文檔。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巴斯德氏培養基槽孔效應遲發軟骨營養障礙窗飾次級原體細胞大腸杆菌噬菌體單調數據流問題低位訊號氟仿液尖頭并指腳镯記錄計算機靜止處理機聚硫橡膠粘合劑距舟骨美克耳氏腔膜式壓力計腦灰質判别氫氧化鋅軟錯誤蠕動遲鈍沙狀小結節性腹膜炎飾帶失示意能算術變量天線的擇向性調查法庭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