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道德英文解釋翻譯、道德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ethics; morals; morality
【法】 morality

相關詞條:

1.ethics  2.mqorality  3.morals  

例句:

  1. 李把他在生意中的道德标準運用到私人關系中去。
    Lee carries over his business ethics into hi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 他婚後過着合乎道德規範的生活。
    He lived a moral life after marriage.
  3. 我們對道德标準看法不一緻。
    We differ about moral standards.
  4. 作為清教徒,他的道德和宗教觀念都很嚴格。
    As a Puritan, he is strict in moral and religion.
  5. 我對宗教問題和道德問題不感興趣。
    I am unconcerned with questions of religion or morality.
  6. 他的行為違背了社會行為的道德準則。
    His behavior transgressed the moral rules of the social conduct.
  7. 道德标準是否有所改進?
    Have standards of morality improved?
  8. 他們正在讨論堕胎的道德性。
    They are discussing the morality of abortion.

分詞翻譯:

道的英語翻譯:

path; road; doctrine; Tao; say; talk; way; method
【醫】 canal; canales; canalis; meatus; passage; path; pathway; tract; tractus
viae

德的英語翻譯:

heart; mind; morals; virtue

專業解析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道德”一詞包含以下核心含義與跨文化對應關系:


一、中文語義溯源

  1. 倫理規範體系

    指社會公認的行為準則與價值标準,如《漢語大詞典》定義:“社會意識形态之一,以善惡評價為标準,依靠社會輿論和内心信念實現的行為規範的總和”。

    英文對應:Morality(側重個人操守)與Ethics(側重系統化準則),如《牛津英語詞典》将"morality"解釋為“principles concerning right and wrong conduct”。

  2. 儒家思想内核

    源于“道”(宇宙規律)與“德”(踐行道的能力),《論語·述而》中“志于道,據于德”體現對理想人格的追求。

    英文差異: 西方更強調理性思辨(如亞裡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的virtue ethics)。


二、現代英漢釋義對比

中文維度 英文對應概念 學術差異
社會規範 Social morality / Norms 中文更強調集體約束力,英文更關注個體選擇(如密爾《論自由》)
個人品德 Moral character 中文“德”含内在修養意涵,英文“character”側重行為一緻性
職業道德 Professional ethics 中文語境常與“操守”連用,英文明确區分行業準則(如醫學倫理Hippocratic Oath)

三、權威定義參考

  1. 哲學層面

    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基礎》提出:“道德是理性存在物遵從絕對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的行為”,對應中文“道德律令”概念。

  2. 跨文化研究

    人類學家Kluckhohn指出:中國道德觀以“和諧”為終極價值,西方更注重“正義”原則(見《價值取向研究》)。


四、當代應用場景


通過詞源考據與哲學對照可見,“道德”的漢英互譯需結合文化語境:中文強調天人合一的規範内化,英文側重理性選擇的權責平衡。

網絡擴展解釋

“道德”是人類社會長期形成的關于善惡、是非、義務等行為準則的規範體系,涉及個體與群體、人與社會的關系。其核心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本質與功能
    道德通過内在良知與社會輿論約束行為,調節利益沖突,維護社會秩序。它不同于法律的外在強制性,更強調自覺性。例如“誠實守信”是道德要求,而“禁止盜竊”既是道德也是法律規範。

  2. 哲學理論視角

    • 義務論(康德):行為的道德性取決于動機是否純粹,如“說謊本身錯誤,無論結果好壞”。
    • 功利主義(邊沁):以結果最大幸福為評判标準,如為救人而說謊可能被認可。
    • 德性倫理(亞裡士多德):強調培養善良品格,如通過實踐“勇敢”“公正”等美德成為有德之人。
  3. 文化差異與普世性
    不同文化對道德的具體标準存在差異(如家庭觀念、性别角色),但“不傷害他人”“公平正義”等原則具有跨文化共性。例如儒家“仁愛”與西方“人權”理念雖路徑不同,但均指向對人的尊重。

  4. 當代挑戰
    科技發展催生新議題:人工智能倫理(算法歧視)、基因編輯界限、環境責任分配等,推動傳統道德理論擴展。

總結而言,道德既是個人精神追求,也是社會協作的基礎,需在多元價值中尋求動态平衡。理解道德應結合具體情境與文化背景,而非絕對化标準。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比較标準臂力擺蕩差示分光光度分析法出口表懂事二倍的二價錳化合物輔助通地感應電梳刷規範正交的昏睡的交錯定理交流電整流器叫牌經常支出禁食療法據稱重量空閑池鍊路協議磷钼酸鈉美芬妥因命使用壽命上級機構使出失真峰值所得平均法縮減循環矩陣天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