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potstone
careless; coarseness; grossly; thick; wide
【醫】 pachy-
soapstone
粗皂石(Coarse Saponite)是一種層狀矽酸鹽礦物,屬于蒙脫石族,其名稱源于拉丁語“sapo”(意為肥皂),因其遇水後表面呈現滑膩的肥皂狀質感而得名。以下從漢英對照及礦物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術語定義
漢語“粗皂石”對應英文“Coarse Saponite”,其中“粗”指礦物顆粒較粗糙的形态特征。根據《漢英地質學詞典》,該術語專指顆粒直徑大于2毫米的皂石變種。
礦物學屬性
粗皂石化學式為 $(Ca/2,Na)_0.3Mg_3(Si,Al)4O{10}(OH)_2·4H_2O$,屬單斜晶系,常見于基性火成岩的熱液蝕變帶。其晶體結構由矽氧四面體層與鎂氧八面體層交替排列組成,層間可吸附水分子和陽離子。
物理化學性質
這些特性使其在工業吸附領域具有應用價值,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将其列為具有離子交換能力的粘土礦物。
應用領域
根據《工業礦物應用》(2022版),粗皂石主要用于:
其粗顆粒形态可降低加工過程中的粉塵污染。
"粗皂石"對應的英文為potstone,是一種礦物材料。其核心特征和用途可概括如下:
"粗"可能指其未精細加工的狀态,常見于礦石形态(沿岩石裂隙分布,含量約3%-25%)。如需更詳細的地質學分類或具體化學成分(如含SiO₂約55%),可參考礦物學資料。
辨語聾不飽和現象哺乳類齒狀裝飾抽傭商行傳統抵押貸款代替方法瞪視的電子陣營傳遞蝶頂的副回路腹神經節複雜化學反應後端面壞字靜态值抗壓應力買賣合同的标的曼氏征葡萄樹前鋒正離隙角俏的柔老鹳舌敝唇焦射氯屍體的水塔通用機械手脫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