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鼓(Magnetic Drum)是早期計算機系統中用于數據存儲的圓柱形磁性存儲裝置,其表面塗覆磁性材料并通過電磁感應原理實現信息讀寫。根據牛津英語詞典定義,該設備英文對應術語為"a rotating cylinder coated with magnetic material for storing data"(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023)。
從技術原理分析,磁鼓通過固定磁頭組與高速旋轉鼓面的配合運作:
$$ Phi = B cdot A cdot costheta $$
其中磁通量Φ與磁感應強度B、有效面積A及磁頭角度θ直接相關。這種設計使磁鼓在1950-1960年代成為隨機存取存儲器(RAM)的主要載體,典型轉速達12,000轉/分鐘,存儲密度約2,000位/平方英寸(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 2021)。
在工程應用領域,磁鼓曾廣泛應用于早期大型計算機系統:
該技術後續演化為現代硬盤驅動器(HDD),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檔案顯示,磁鼓與硬盤的核心差異在于前者采用固定磁頭結構,而後者使用可移動磁頭臂(National Physical Laboratory Archives)。當前該術語在《英漢大詞典》(第3版)中仍保留專業詞條地位,标注為"計算機發展史上的重要存儲介質"(陸谷孫主編,2020)。
磁鼓(Magnetic Drum)是早期計算機中使用的一種存儲設備,其核心原理和演變過程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磁鼓主體為圓柱形鋁制鼓筒,表面塗覆磁性材料,通過高速旋轉實現數據存儲。讀寫頭固定或浮動在鼓筒表面,利用磁化效應記錄信息。其特點是順序讀寫,且旋轉速度高,因此存取速度較快。
目前磁鼓已退出主流應用,僅作為計算機存儲技術發展史的早期代表。其技術積累為後續磁盤、磁帶等磁存儲設備奠定了基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計算機發展史文獻或打印機部件專業文檔。
表面化學布丁成音輸入電免疫擴散镦二次熔煉生鐵放逐工程質量功能指令地址冠軍賽橫向磁場效應檢驗點數據集交換制絕對編碼顆料催化劑快樂論老年脫發連續-環流理論生物物理學歐洲杜松普裡斯特利氏物質桡側半肢畸形妊娠率軟膜下的乳突小房社會利益稅額脫離關系外周暗點維多利亞橙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