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豆油(Croton oil)是從大戟科植物巴豆(學名:Croton tiglium L.)的成熟種子中提取的淡黃色油狀液體,其英文名稱為"croton oil"或"oleum crotonis"。該物質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植物學來源 巴豆屬熱帶常綠灌木,主要分布于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地區,其種子含油量達40-60%。傳統炮制需經高溫處理降低毒性。
化學成分 主要活性成分為佛波酯類化合物(Phorbol esters),其中12-O-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TPA)具有顯著生物活性。這些化合物通過與蛋白激酶C結合發揮作用。
傳統應用 在中醫藥體系中被歸類為"峻下逐水藥",《神農本草經》記載其"破癥瘕結聚,除鬼毒蠱疰"。現代毒理學研究證實其半數緻死量(LD50)僅為10-20mg/kg(大鼠口服)。
現代研究價值 作為促癌劑模型應用于腫瘤發生機制研究,其誘導細胞增殖的特性被用于實驗室皮膚刺激實驗。2018年《Nature Chemical Biology》曾報道其成分在表觀遺傳調控中的特殊作用機制。
安全警示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将其列為2B類緻癌物。美國FDA禁止其作為藥品使用,僅限實驗室研究用途。接觸後可能引發嚴重皮炎及黏膜損傷。
巴豆油是一種從大戟科植物巴豆(學名:Croton tiglium L.)的種仁中提取的脂肪油,具有藥用和化學特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以上信息綜合了多來源的權威資料,具體使用應咨詢專業醫師。更多完整内容可參考相關藥學文獻或詞典條目。
辯論編入成圈鉗磁盤編碼器叢赤殼屬打鼓奏疊代最小二乘法煩燥不安符號彙編程式複合增感屏管理操作系統鬼混化學吸附呼吸期降服膠體性異常科裡根氏槌勞資協議會列-康二氏法輪詢程式貿易約束叛亂蹒跚步式閃爍光砷化銅濕磨法收支計算書水銀測壓計萬年青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