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裡香(bǎi lǐ xiāng)是一種重要的芳香草本植物,在漢英詞典中具有明确的對應關系及豐富内涵,具體解析如下:
漢語定義
指唇形科百裡香屬(Thymus)多年生矮小灌木或草本植物。其名稱源于植株香氣濃郁,古人認為香氣可傳百裡,故稱"百裡香"。《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一種有香味的草本植物,可入藥或作調料"。
英文對應詞
标準譯名為Thyme(/taɪm/),源自希臘語"thymon"(意為"熏香"),體現其自古被用作祭祀焚香的特性。牛津英語詞典定義為:"a herb with small leaves used to add flavour to food"(一種小葉草本植物,用于食物調味)。
植物學特征
文化符號意義
在西方文化中象征勇氣(中世紀騎士佩戴百裡香信物),希臘語"thymon"與精神活力(thymos)相關,體現其藥用與文化的雙重價值(《不列颠百科全書》)。
實用功能
領域 | 用途 | 科學依據 |
---|---|---|
烹饪 | 法式香草束核心成分 | 含百裡酚(thymol)增香滅菌 |
傳統醫藥 | 止咳/防腐劑 | 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
芳香療法 | 精油緩解呼吸道不適 | 歐洲藥典認證 |
注意事項
中文别名"地椒""山胡椒"易與花椒科植物混淆,需通過拉丁學名Thymus spp. 精準辨識(《中國藥用植物志》)。
花期提示:華北地區5-7月開花,采收以花前期為佳(《中國植物物候圖譜》)。烹饪建議配伍迷疊香/牛至,構成地中海風味基質。
參考資料
百裡香是一種具有多重文化象征和實用價值的芳香植物,其詞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植物學定義 百裡香(學名:Thymus mongolicus)是唇形科百裡香屬的半灌木植物,株高約20厘米,莖匍匐或斜升,葉片卵圓形,全株散發濃郁香氣。花期7-8月,花冠呈紫紅、紫或粉紅色,果實為近圓形小堅果。
二、名稱由來與别名 • 正式中名“百裡香”源自其香氣特征,别名包括地椒、千裡香(甘肅、山西)、地角花(河北)等。 • 英文名“Thyme”對應其屬名,歐洲文化中被稱為“勇氣之花”,源自希臘神話中女神阿弗洛狄忒的傳說,象征活力與平安。
三、用途與文化意義
四、分布與生長環境 主要分布于中國北方及西北地區(内蒙古、河北、山西等),生長于海拔3600米以下的山地、河岸或砂石地。歐洲、北非等地亦有分布。
五、成語引申義 成語“百裡香”比喻事物香氣濃郁,如“百裡飄香”。
注意:藥用時需遵醫囑,過量可能引發眩暈、嘔吐等毒性反應。
安吉奧克西觸點間隙單中心積分登山法二磷酸鈉甲萘二酚泛醇泛函數焚屍滅迹廣義的紅銻猴瘧胡椒堿火門監護人與被監護人激烈的争論進發快速開關管垃圾焚燒爐立管卵孔腦腳橫束尿布墊排它運算契約合同去中繼線插口事後評價或檢讨數字電路開關微處理機智能唯象熱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