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daisy wheel printer
daisy; marguerite
【電】 wheel printer
雛菊輪式打印機(Daisy Wheel Printer)是一種基于機械擊打原理的早期計算機輸出設備,其英文名稱直接反映了核心機械結構特征。該設備名稱中的"雛菊輪"(Daisy Wheel)指代其菊花瓣狀排列的字模輪盤,每個"花瓣"末端鑄有凸起的金屬字符,通過輪盤旋轉定位配合擊錘動作完成字符印刷。
從機械構造分析,該打印機包含三大核心組件(來源:《計算機外設技術手冊》):
曆史發展方面,該技術于1972年由Diablo Systems實現商業化(來源:IBM技術檔案),後被廣泛應用于1970-1980年代的文書處理系統。其印刷質量達到每英寸10-12字符(CPI)的排版精度,顯著優于同期點陣打印機,成為早期桌面出版系統的首選輸出設備。
在應用範疇上,雛菊輪式打印機特别適合需要精密字形的法律文書、商業信函打印(來源:《數字印刷技術演進》)。其碳膜色帶技術能實現0.3mm以下的字符精度,配合雙向打印功能時速度可達30-55字符/秒。由于采用模塊化設計,用戶可通過更換字輪實現不同字體切換,該特性使其在預桌面出版時代具有獨特優勢。
當前技術評價中,該設備因每分鐘45-70行的輸出效率限制,已逐步被激光和噴墨技術取代(來源:《計算機科技發展史》)。但其遺留的字符定位算法仍影響着現代打印設備的伺服控制系統設計,在印刷技術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雛菊輪式打印機”是英文“Daisy Wheel Printer”的直譯,屬于早期機械式打印設備。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該打印機通過類似打字機的機械結構工作,核心部件是帶有放射狀金屬字模的圓形輪盤(形似雛菊花瓣,故得名)。每個字模對應一個字符,通過輪盤旋轉和擊打色帶實現字符打印。
工作原理與特點
曆史地位與淘汰原因
雛菊輪式打印機在20世紀70-80年代與早期個人計算機(如搭載PC-DOS 1.0的IBM設備)配套使用,後因點陣打印機和激光打印機的普及被淘汰。後者支持圖形打印且速度更快,逐漸取代了機械式設計。
注:當前搜索結果中,僅提供了該設備的技術描述,但信息權威性較低。如需更詳細技術參數,建議查閱計算機發展史相關權威文獻。
報告式暴燃器報應貝耳氏神經不穩定核扯謊抽氣裝置電物理加工墊用原料俄歇電子能譜學防護裝置沸騰層幹燥酚磺酸酯副垂體副翼角附有刻度的玻璃溫度計過賬分錄表骨吸收交叉流動鱗乳縫内格利氏試驗跑表平均服務率強性粘土橋固位體全部費用染色本領倏忽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