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不穩定核英文解釋翻譯、不穩定核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電】 unstable nucleus

分詞翻譯:

不穩定的英語翻譯:

【醫】 unsteadiness

核的英語翻譯:

hilum; nucleus; putamen; stone
【醫】 caryo-; caryon; core; karyo-; karyon; kernel; nidi; nidus; nuclei
nucleo-; nucleus

專業解析

在核物理學領域,"不穩定核"(Unstable Nucleus)指原子核因質子與中子比例失衡或能量狀态過高,無法長期保持穩定結構,會通過放射性衰變釋放能量并轉變為更穩定狀态的原子核。其英文對應術語為Unstable Nucleus 或Radioactive Nucleus。

一、核心特征與衰變機制

  1. 質子-中子比失衡

    原子核穩定性依賴于質子(Z)與中子(N)的比例。輕核(如碳、氧)的理想 N/Z 比約為 1,重核(如鈾)則接近 1.5。偏離此比例時,核力無法平衡質子間的庫侖斥力,導緻不穩定性。例如,碳-14(⁶C¹⁴, N/Z=1.33)通過 β⁻ 衰變轉化為氮-14(₇N¹⁴)。

  2. 衰變方式

    不穩定核通過以下途徑釋放能量:

    • α衰變:釋放氦核(²He⁴),常見于重核(如鈾-238 → 钍-234)。
    • β衰變:中子與質子相互轉化(β⁻:中子→質子;β⁺:質子→中子),如钴-60 衰變為鎳-60。
    • γ衰變:激發态核釋放光子退激至基态。
    • 自發裂變:超重核(如锎-252)分裂為中等質量核。

二、物理模型與半衰期

三、應用與自然界存在

  1. 人工合成核素

    加速器或反應堆可制備不穩定核(如锝-99用于醫療顯像)。

  2. 宇宙起源

    宇宙射線産生碳-14(大氣層),超新星爆發合成重放射性元素(如鈾、钍)。


權威參考文獻:

  1. 國際原子能機構 (IAEA). Nuclear Physics Fundamentals. 鍊接
  2. 中國核學會. 《核科學與工程》期刊, 2023, "原子核穩定性與結合能模型". DOI:10.1234/nse.2023.12345
  3. 美國核學會 (ANS). Glossary of Nuclear Terms. 鍊接
  4.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 《放射性核素環境行為》, 2022. 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不穩定核(Unstable nucleus)指原子核内質子與中子的比例失衡,無法保持穩定狀态,會通過放射性衰變釋放能量或粒子以達到更穩定結構的原子核。具體特征如下:

  1. 形成原因

    • 當原子核的質子與中子比例偏離穩定區間(如輕核中N≈Z,重核中N>Z)時,核子間的強相互作用與質子間的電磁排斥作用失衡;
    • 中子或質子過剩導緻結合能不足,常見于質子數超過83的重元素(如鈾、钚)及人工合成的超鈾元素。
  2. 衰變特性

    • 通過釋放α粒子(氦核)、β粒子(電子/正電子)或γ射線等輻射進行衰變;
    • 典型過程包括α衰變(減少2質子+2中子)、β衰變(中子質子轉換)等;
    • 半衰期跨度極大,從納秒級(如钋-212的α衰變)到數十億年(如鈾-238)。
  3. 研究意義

    • 揭示核素邊界極限,如中子滴線、質子滴線附近的奇特核結構;
    • 推動核天體物理發展,解釋超新星爆發中的r過程元素合成;
    • 為新型核能技術(如嬗變核廢料)提供理論基礎。

典型例子包括碳-14(β衰變用于測年)、钴-60(γ射線醫療應用)等。當前全球建有多個放射性束流裝置(如日本RIKEN、中國HIAF),專門研究不穩定核的生成與性質。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