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load bearing frame; supporting frame
在建築與結構工程領域,"承重構架"指承擔建築物主要荷載(如自重、活荷載、風荷載、地震作用等)的框架結構系統。其英文對應術語為Load-Bearing Structural Frame,核心功能是将荷載傳遞至基礎,确保建築整體穩定性與安全性。
指結構構件(如梁、柱、牆)直接承受豎向與水平荷載的能力。例如,鋼筋混凝土柱承受上部樓闆傳遞的壓力,屬于典型承重構件。
由梁、柱通過剛性節點連接形成的空間骨架體系,構成建築的主體支撐結構。其設計需滿足強度、剛度和延性要求,以抵抗各類荷載組合效應。
現代承重構架多采用鋼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鋼結構(Steel Structure)或混合結構。鋼結構因輕質高強,適用于大跨度建築(如體育館);鋼筋混凝土則廣泛用于高層建築抗震設計。
遵循"強柱弱梁" 原則(GB 50011-2010《建築抗震設計規範》),确保地震時塑性鉸出現在梁端而非柱端,防止結構倒塌。
中國《建築結構荷載規範》(GB 50009-2012)明确規定了各類荷載取值标準,構架設計需嚴格符合其荷載組合公式:
$$ S_d = gammaG S{Gk} + gammaQ S{Qk} + gammaw S{wk} + psi_c gammaE S{Ek} $$
其中 $gammaG$、$gammaQ$ 等為分項系數,$S{Gk}$、$S{Qk}$ 等代表恒載、活載标準值效應。
《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 50011-2010)第6章詳細規定框架結構設計方法(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沈祖炎《鋼結構基本原理》(ISBN 978-7-112-13245-2)解析鋼構架節點連接與穩定性設計(來源: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0-2010)第11章闡明鋼筋混凝土構架的構造要求(來源: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
注:實際工程中需結合地質勘察報告與結構計算軟件(如ETABS、PKPM)進行構架優化設計。
“承重構架”這一表述可能存在用詞偏差。在建築與工程領域,更準确的術語應為“承重結構”或“框架結構”。以下是詳細解析:
承重結構指建築物中承受自重、使用荷載(如人員、家具)及外部荷載(如風、地震)的支撐體系,是建築安全的核心組成部分。例如:
當承重結構以梁柱體系為主時,稱為框架結構,其特性包括:
類型 | 承重方式 | 應用場景 |
---|---|---|
磚混結構 | 牆體承重 | 低層住宅 |
框架結構 | 梁柱承重 | 商場、辦公樓 |
剪力牆結構 | 牆體+梁柱共同承重 | 高層住宅 |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工程案例或規範要求,建議咨詢結構工程師或查閱《建築結構荷載規範》(GB 50009)。
阿波特氏多毛症比例被限區剝削者不適發育膽甾醇洋地黃皂甙抵消的堆積金屬試片多欄帳戶式額頂的發酵論副杆菌核旁的角放大率傑出的井然卡前列素可花費的克羅邁爾氏燈鍊路标題離子電導卵帶錳酸锂磨粉煤機逆性月經潤發漿乳突導靜脈十八烷二酸手閘杆同位素含量同質異相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