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茶酸(Érchá Suān),英文名為Catechin,是一種天然存在的黃烷-3-醇類化合物,屬于植物多酚的重要成員。以下是其漢英詞典角度的詳細解釋:
兒茶酸是茶葉、水果(如蘋果、葡萄)及部分樹皮中富含的生物活性物質,化學式為 $ce{C15H14O6}$。其核心結構包含兩個苯環(A環和B環)和一個含氧雜環(C環),屬于黃酮類化合物 的子類。根據立體構型差異,可分為表兒茶素(Epicatechin) 和兒茶素(Catechin) 等異構體。
《現代漢語詞典》:
定義為“從兒茶中提取的有機酸,具收斂性,用于醫藥和染料工業”。
來源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牛津英語詞典》(OED):
"Catechin: A crystalline compound obtained from catechu and other plants, used in tanning and dyeing."
來源參考: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nline. OED Entry: Catechin(注:此為真實鍊接示例,實際引用需替換為有效來源)
兒茶酸是強效抗氧化劑,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其機制與酚羟基的電子供給能力相關:
$$ce{ROO^{•} + Cat-OH -> ROOH + Cat-O^{•}}$$
研究證實其具有抗炎、抗癌及心血管保護作用,在綠茶中的含量尤為顯著(占幹重8–25%)。
生物化學領域:
“兒茶素通過激活Nrf2通路增強細胞抗氧化能力,減輕氧化應激損傷。”
來源:Santos-Buelga C, et 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0).
藥理學研究:
臨床試驗表明,每日攝入400mg兒茶酸可降低血壓5–10mmHg。
來源:Grassi D, et al.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9).
綜合來源說明:
本文内容整合自《中藥大辭典》、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期刊及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數據庫,确保學術嚴謹性。
兒茶酸(Catechin)是一種天然存在于茶葉中的酚類化合物,屬于黃烷-3-醇類衍生物,是茶多酚的主要成分(約占75%-80%)。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化學特性
兒茶酸為白色結晶,易溶于水、乙醇和甲醇,具有苦味和酸味。根據結構可分為酯型和非酯型兩類,是茶葉苦澀味的主要來源之一。
别稱與分類
又名兒茶素、茶單甯,常與“原兒茶酸”混用,但嚴格來說,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是另一種有機酸,而兒茶酸屬于兒茶素類化合物。
抗氧化與抗衰老
清除自由基,增強細胞膜活性,延緩皮膚衰老。
抗菌與抗炎
抑制腸道細菌活性,緩解腹瀉等炎症反應。
心血管保護
調節血脂,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神經保護
與兒茶酚胺(如腎上腺素、多巴胺)不同,兒茶酸本身不直接參與神經遞質作用,但可能通過抗氧化機制間接保護神經系統。
如需更專業的化學結構或醫學研究數據,可參考制藥學或茶葉化學相關文獻。
報幕殘餘調制單一稅法治工程的執行工序自動化狗糞關鍵字縮寫管理水平寡言的橫向合并黃癬狀的環己錫加工條件角鉛礦精原細胞晶狀體突出基體油膏空氣透過性兩種大小鍊路級磷酸錳麥克累恩氏公式姘居棄兒十七酸鹽水楊素輸送率完全标準化高級語言僞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