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acosomium
foul disease
asylum; hospice
【法】 asylum; house of detention; safe retreat
惡疾收容所 (Èjí Shōuróng Suǒ) 的漢英詞典釋義與背景解析
惡疾 (Èjí)
指嚴重、難治且具有傳染性或高度危害性的疾病,如麻風病、黑死病等。該詞強調疾病的“惡性”特征(難治愈、高緻死率或社會污名化)。
收容所 (Shōuróng Suǒ)
指為特定群體(如病患、流浪者)提供隔離居住與基本照護的機構,核心功能是“隔離”與“庇護”。
術語組合:惡疾收容所
直譯為"收容惡性疾病患者的隔離機構",特指曆史上為隔離傳染病患者(尤其是麻風病人)設立的封閉場所,兼具醫療隔離與社會排斥的雙重屬性。
Lazar House / Lazaretto
《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将 "Lazar House" 定義為:"A hospital for people with infectious diseases, especially leprosy"(鍊接暫缺,可參考 OED 線上版:www.oed.com)。
Leper Colony / Leprosarium
Pesthouse
中世紀收容所常由教會管理,如12世紀耶路撒冷的聖拉撒路修道院(Order of Saint Lazarus)。患者被強制收容,以“淨化社會”之名行邊緣化之實。
在細菌學誕生前,收容所的核心作用是阻斷傳播,而非治療。患者生存條件惡劣,死亡率極高。
隨着醫學進步,傳統收容所逐漸被專科傳染病醫院取代。例如,美國最後的麻風病隔離區——夏威夷卡勞帕帕定居點(Kalaupapa)于1969年結束強制隔離。
“惡疾收容所”在漢英對照中需結合曆史語境翻譯,首選Lazar House 或Leper Colony(依具體疾病)。其本質反映了前科學時代社會應對傳染病的隔離機制,是現代公共衛生體系的雛形之一。當代研究需警惕該術語背後的污名化曆史,強調人權與醫學倫理的演進。
注:部分來源因無公開可驗證鍊接暫未提供,建議通過學術數據庫(如JSTOR、PubMed)檢索關鍵詞 "leprosarium history" 或 "quarantine hospitals medieval" 獲取權威文獻。
“惡疾收容所”屬于組合詞,需拆分理解:
一、詞義解析
惡疾(è jí)
收容所
二、組合含義推測 “惡疾收容所”可能指曆史上專門收治惡性傳染病患者(如麻風病人)的隔離機構,具有以下特點:
注:該詞組并非現代常用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語境。如需考證曆史案例,建議補充具體文獻來源。
氨基醇酸烘漆安吉拉斯蒸餾器本期收入不講明的協議測速法超焦距等腳目颠倒遺忘放射性同位素純度非線性電阻峰至峰感覺性言語不能共同意見廣播車核共振合同更改的請求環糖化學戰略活塞動力機減進位絕對承保可重用設計空心棱錐螺管耐堿色牢度南美牛奶菜流浸膏盤中高點球狀墊圈生産報表水楊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