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膏蕈素英文解釋翻譯、鵝膏蕈素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amanitin; amanitine
分詞翻譯:
鵝的英語翻譯:
goose
膏的英語翻譯:
cream; fat; grease; oil; ointment; paste
【建】 cream
蕈的英語翻譯:
【醫】 fungi; fungus; mushroom
素的英語翻譯:
element; native; plain; usually; white
【建】 chart
專業解析
鵝膏蕈素(É Gāo Xùn Sù),英文為Amatoxin,是一類存在于某些毒蘑菇(特别是鵝膏菌屬 Amanita 中的部分種類,如緻命鵝膏 Amanita phalloides)中的劇毒環肽化合物。它是導緻蘑菇中毒死亡的最主要毒素類型。
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與特性 (Basic Definition & Characteristics)
- 鵝膏蕈素是一組結構密切相關的雙環八肽(由8個氨基酸組成的環狀分子,具有兩個環)毒素的總稱。其主要成分包括α-鵝膏蕈堿 (α-Amanitin)、β-鵝膏蕈堿 (β-Amanitin)、γ-鵝膏蕈堿 (γ-Amanitin) 等,其中α-鵝膏蕈堿毒性最強且最為常見。
- 特性:無色、無味、耐高溫(常規烹饪無法破壞其毒性)、水溶性。
-
作用機制 (Mechanism of Action)
- 鵝膏蕈素的主要靶器官是肝髒和腎髒。
- 其核心毒性機制是強烈抑制真核生物細胞核内的RNA聚合酶II (RNA polymerase II)。該酶負責信使RNA (mRNA) 的合成,是蛋白質合成的關鍵步驟。
- 抑制RNA聚合酶II導緻細胞無法合成新的、必需的蛋白質,最終引發細胞死亡(尤其是肝細胞),造成嚴重的肝壞死和腎功能衰竭。
-
中毒症狀與後果 (Symptoms & Consequences of Poisoning)
- 潛伏期長: 通常在誤食含鵝膏蕈素的蘑菇後6-24小時(甚至更長)才出現症狀,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 分期症狀:
- 第一期 (胃腸炎期): 劇烈腹痛、嘔吐、腹瀉(水樣便),可能導緻嚴重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通常在攝入後6-24小時出現。
- 第二期 (假愈期): 胃腸症狀暫時緩解,患者感覺好轉,但此時毒素正在對肝髒和腎髒造成不可逆的損害。通常在攝入後24-48小時。
- 第三期 (肝腎功能衰竭期): 重新出現惡心、嘔吐,黃疸(皮膚和眼白發黃)、肝區疼痛、出血傾向(如牙龈出血、皮下瘀斑)、少尿或無尿、肝性腦病(意識模糊、昏迷)。通常在攝入後72-96小時或更晚出現。
- 後果: 如不及時有效治療,中毒者可因急性肝衰竭、腎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或顱内出血而死亡,死亡率極高。
-
來源與分布 (Source & Distribution)
- 主要存在于鵝膏菌屬 (Amanita) 的某些劇毒物種中,特别是:
- 緻命鵝膏 (Amanita phalloides - Death Cap)
- 白毒傘 (Amanita verna - Destroying Angel)
- 鱗柄白毒傘 (Amanita virosa - Destroying Angel)
- 也少量存在于某些盔孢傘屬 (Galerina) 和環柄菇屬 (Lepiota) 的蘑菇中。
-
診斷與治療 (Diagnosis & Treatment)
- 診斷: 基于誤食史、臨床症狀(尤其是潛伏期長和假愈期)、實驗室檢查(肝功能異常、凝血功能障礙)以及生物樣本(血液、尿液)中檢測到鵝膏蕈素(如通過高效液相色譜-質譜法 HPLC-MS/MS)。
- 治療: 無特效解毒劑。治療關鍵在于早期識别、積極支持治療和清除毒素:
- 洗胃/活性炭: 在攝入早期(潛伏期内)可能有效。
- 強化支持治療: 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維持循環穩定、保護重要器官功能。
- 藥物: 使用水飛薊賓(Silymarin,如西利馬林)、青黴素G、N-乙酰半胱氨酸(NAC)等藥物,可能有助于保護肝細胞或幹擾毒素的肝腸循環。
- 血液淨化: 血液灌流、血漿置換等可能有助于清除毒素。
- 肝移植: 對于發生不可逆肝衰竭的患者,肝移植是挽救生命的最後手段。
鵝膏蕈素 (Amatoxin) 是劇毒蘑菇(如緻命鵝膏)中含有的緻命毒素,通過抑制RNA合成導緻肝腎功能衰竭。其無色無味、耐熱、潛伏期長的特性使其極其危險。預防中毒的關鍵是絕不采食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一旦懷疑誤食,應立即攜帶剩餘蘑菇樣本前往醫院急診科就醫。
參考來源:
-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 - 蘑菇中毒概述
- 北美真菌學協會 (NAMA) - 有毒蘑菇委員會
- 《毒理學雜志》(Journal of Toxicology) - 關于鵝膏蕈素毒理機制的綜述
- 歐洲中毒中心與臨床毒理學家協會 (EAPCCT) - 蘑菇中毒處理指南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 - 毒蘑菇中毒診斷與處理原則
網絡擴展解釋
鵝膏蕈素通常指鵝膏蕈(一種真菌)中含有的毒素,尤其是鵝膏毒素(Amatoxin),其核心信息如下:
1.基本定義
- 鵝膏蕈:古書記載的真菌植物,因外形似鵝蛋得名,宋代《菌譜》描述其“狀類鵝子,味甘滑”。但部分種類含劇毒。
- 鵝膏蕈素:即鵝膏毒素,是毒鵝膏菌(如緻命白毒傘)中的環狀八肽化合物,毒性極強。
2.化學特性
- 結構:屬于環狀八肽,分子量約900道爾頓(以氨基酸平均分子量128計算,公式為:
$$
8 times 128 - 18 times 8 = 898
$$
因環狀結構比鍊狀多脫去一分子水)。
- 穩定性:耐高溫和酸堿,烹饪無法破壞。
3.毒性機制
- 抑制RNA聚合酶,阻斷細胞蛋白質合成,導緻肝、腎細胞壞死,誤食後6-24小時出現嘔吐、腹瀉,後期器官衰竭緻死。
4.曆史記載
- 明代《本草綱目》提及香蕈分類,但未明确區分有毒種類。現代研究證實其毒性成分。
5.相關注意
- 鑒别:非專業人員難以區分可食菌與毒鵝膏菌,避免野外采食。
- 治療:中毒後需立即就醫,早期洗胃并注射解毒劑(如青黴素、水飛薊素)。
如需進一步了解鵝膏毒素的分子結構或中毒案例,可參考生物化學或毒理學資料。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半畸形的丙苯尼西德布景畫師財務收益及費用表草皮産業工人人身保險公司出錯登記文件答辯要點等價碼等長的第三代敵與友分子反磁性弗洛伊德氏學派者貨币平價家庭繁殖行為緊固扳手機器壽命羅丁醛鬧情緒逆行性遺忘漂煮鍋啟缺損實驗絨膜尿囊的如果則操作手紋檢查法雙電弧法斯萊特理論塔克松尼沙門氏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