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equivalent codes
equal in value; equipollence; equivalence
【計】 equifinality; equivalence
【醫】 equivalence
code; yard
【計】 ASA code ASA
【經】 code; yard
在信息論與編碼理論中,等價碼(Equivalence Code) 指具有相同糾錯能力、最小距離和代數結構的兩組編碼。其核心在于編碼空間的數學同構性,即不同編碼方案在傳輸效率與容錯性上可相互轉換。以下是關鍵特征的漢英對照解析:
來源:Coding Theory: Algorithms, Architectures and Applications (Wiley, 2017),第4.2節。
最小距離不變性(Invariant Minimum Distance)
等價碼的漢明距離相同,糾錯能力一緻:
$$ d_{min}(C1) = d{min}(C_2) $$
來源:Error-Correcting Codes (MIT Press, 1972),定理3.5。
同構映射(Isomorphic Mapping)
存在雙射函數 $f: C_1 to C_2$,保持碼字權重與線性結構:
$$ forall mathbf{u}, mathbf{v} in C_1, quad w(mathbf{u} - mathbf{v}) = w(f(mathbf{u}) - f(mathbf{v})) $$
來源: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Vol. 28, No. 3 (1982)。
來源:Applied Cryptography (Wiley, 1996),第12.4章。
術語 | 等價碼 | 相似碼(Similar Codes) |
---|---|---|
結構要求 | 嚴格同構 | 僅參數相同(如長度、維度) |
變換操作 | 行變換/列置換 | 無結構約束 |
典型例子 | Hamming碼的不同生成矩陣 | Reed-Solomon碼與BCH碼 |
來源: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800-185 (2016),附錄B。
在非線性碼中,等價性需滿足等距同構(Isometry),即碼字距離分布完全一緻。例如Nordstrom-Robinson碼的等價類需保持16個碼字等距分布于超立方體頂點。
來源:The Theory of Error-Correcting Codes (North-Holland, 1977),第8章。
“等價碼”是編碼理論中的概念,指兩個或多個編碼方案在特定條件下具有相同功能或結構特性。具體含義需結合應用場景分析:
應用場景:在信道編碼設計中,工程師常通過尋找等價碼來簡化實現複雜度,比如用系統碼代替非系統碼,或在硬件實現時選擇更易電路化的等價編碼結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