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segment addressing
part; passage; sect; section; segment
【計】 segment
【醫】 piece; sectile; segment; segmentum
【計】 ADDR
段編址(Segment Addressing)是計算機體系結構中用于内存尋址的核心技術,其核心原理是将線性内存空間劃分為邏輯獨立的"段",每個段通過基地址(Base Address)和段限長(Limit)定義存儲範圍。在x86架構的實模式下,處理器通過将16位段寄存器值左移4位得到段基址,再與16位偏移地址相加生成20位物理地址,計算公式為:
$$
物理地址 = 段寄存器值 times 16 + 偏移量
$$
該技術最早見于Intel 8086處理器設計,通過CS(代碼段)、DS(數據段)等寄存器實現不同程式模塊的隔離管理。現代操作系統雖已采用平面内存模式,但在嵌入式系統和特定兼容模式中仍保留段機制,例如通過全局描述符表(GDT)實現多任務内存保護。
與分頁機制相比,段編址提供更粗粒度的内存劃分,允許不同程式模塊使用獨立地址空間。其局限性在于段尺寸固定可能造成内存碎片,且32位以上系統面臨地址擴展瓶頸。該設計思想在《計算機組成與設計:硬件/軟件接口》(David A. Patterson, John L. Hennessy著)等權威教材中有詳細論述。
段編址是計算機系統中用于内存或存儲管理的一種編址方式,其核心思想是将存儲空間劃分為多個邏輯段,并通過段地址和偏移地址的組合來定位具體數據。以下是詳細解釋:
段編址(Segment Addressing)通過分段機制将内存劃分為不同功能的邏輯區域,例如:
每個段通過段寄存器(如DS、CS)存儲段基地址,再結合偏移地址(段内相對位置)形成物理地址。例如,DS:0x100
表示數據段基地址加上偏移量0x100的位置。
在彙編語言中,段編址需顯式指定段寄存器和偏移量:
MOV AX, DATA ; 将數據段基址加載到AX寄存器
MOV DS, AX ; 将AX的值賦給段寄存器DS
通過ASSUME
僞指令聲明段與寄存器的關聯(如ASSUME DS:DATA
)。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架構(如x86或PLC)的實現細節,可參考相關硬件手冊或編程指南。
被吸附物布卡達特試劑場緻發射管出錯單醚底色二氮烯分子間作用力光熱的磺胺西汀活細胞趨性狡滑甲狀會厭韌帶基薄膜鲸狙擊手卡他性咽炎口蜜腹劍内髒異位農業事務派生收入潘嘉氏鍊黴菌噴羟苯甲酯穹窿術身心醫學家蘇型雙全同立構填充區域體内沉積物微體電子學